第1012章 溃散大演训的目的(1 / 2)

第1012章 溃散大演训的目的

李如松带领大明军来到了居庸关,他在万历元年丶万历九年丶万历十二年都来到过这里,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迁。

驰道修通后,居庸关变化并不是很大,多了一个抽分局,多了数条驰道。

变化最大的还是南口村和北口村,这南北口村,就是居庸关进出山道的入口,无数的民舍围绕着驰道出现在村里。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英宗在土木堡被俘虏,十月初一,也先分兵三路,一路2万攻打古北口,一路五万,从北口攻打居庸关,一路十万,逼近紫荆关。

十月初九,英宗的太监喜宁告知也先,紫荆关小路可绕行,喜宁自己到紫荆关诈开关门,紫荆关破,也先率军进入京畿。

十一日,也先驻军京师西直门外,也先分兵两万,从南口进攻。

在正统十四年土木堡天变后,英宗皇帝一共三次叩门,以皇帝身份要求宣府丶大同打开城门,第一次在宣府,第二次在大同,第三次在京师,喜宁作为英宗太监叩门紫荆关之事,不算这三次之内。

京师岌岌可危,大明岌岌可危。

以李如松看来,也先犯了和英宗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贪功冒进。

大明军在土木堡溃败之后,京师整肃防务,并无强军可以驱逐也先,居庸关南北两口,共计七万大军进攻,居庸关如此天险之地,也挡不住如此大军围攻,哪怕是蚁附,也可以拿下。

也先只需要静等数日,等七万军拿下居庸关,再从紫荆关前往西直门外,图谋京师。

但也先没有,他急了。

也先在居庸关未曾拿下情况下,就开始对京城发动了进攻,在德胜门被石亨挫败,在西直门被孙镗挫败,士气大溃,军心不稳。

居庸关久攻不下,也先只能撤退,而后被埋伏在清风店的石亨丶从居庸关入京的宣府守将杨洪,两面夹击,损失惨重。

哪怕是强如元太祖成吉思汗,在二十三年的蒙金之战中,也从未有过一次,在没有拿下居庸关的情况下,就对金国京师发动猛攻。

多数时候,成吉思汗都是派兵四处劫掠,消耗金国的底蕴,最终把金国都城周围搞成了无人之地。

居庸关丶蓟州就是京师门户,这两处在,京师就在,这两处沦陷敌手,就要准备南迁了。

这次是溃败演训,模拟的是北虏攻破宣府,居庸关守军中军大帐,被天外陨石直接击中,没有了将帅指挥,六千京营不得已,要从居庸关撤回北大营,重新组织起来。

演训的内容,并没有提前告知。

六月初四午时三刻,居庸关关隘外,连续传来了轰鸣的爆炸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号角声尖锐的嘶鸣着响彻了整个军营。

「敌袭!」

号角声传来的一瞬间,原来安静的午休大营,立刻就像活了一样,军兵奔走呼喝,所有听到号角声的军兵面色大变,只用了短短三分钟,就全副武装的来到了校场上,报数声此起彼伏,人数很快统计完,军兵面色严肃,列阵等待着军令传达。

「很好。」马林站在校场之上,听着各营的汇报,六千军一个不少,集结完毕。

这是二十年如一日严苛训练丶三代京营锐卒不断沉淀的严格军纪约束,最终呈现的结果。

马林的父亲马芳,率领的大同骑兵已经是少有的精锐了,但在敌袭的时候,要用整整一刻钟才能集结,而且很多时候,会缺人,缺很多人。

临阵逃脱做逃兵很多很多,在承平日久,武备不兴,无血义无上恩,将领把军兵当奴仆,军兵把将领视为仇敌的大明军中,临战逃脱做逃兵并不少见。

这是演训的第一个项目,集结,五分钟内,未能完成紧急集合的全队集体连坐挨罚。

按照演训部的演训剧情,这个时候,李如松已经被天外陨石砸死了,居庸关城墙被炸毁,北虏已经威逼城下,居庸关已经无法防守。

「居庸关已经陷落,所有军兵听令,放弃所有武装,只携带燧发火铳一把,火药三两,每队携带伤员一名,每人携带一天口粮,火速赶回北大营,一刻钟后,敌军开始追索,不得延误。」马林下了命令,这次一昼夜142里长途奔袭,是轻武装,而非全武装。

全武装重步兵一天跑142里,那得是陷阵先登营的水平,甚至陷阵先登营能不能做到,都得看路况。

当时马林在演训部,就提出了这很不合理。

六千京营锐卒的甲胄丶长短兵丶火器丶火药丶马匹等,都留给了『敌人』,这不是资敌吗?

敌人有多少?哪怕北虏来了十万,以这两个营六千人的兵力,全副武装,足够把敌人推出北口,固守阵地,等待京师援军到来,才是最优解。

居庸关之所以是天下雄关,就是因为山道上根本摆不开阵型,这就给了守军发挥的馀地。

哪怕天外陨石真的把李如松的中军大帐给夷为平地,大明京营锐卒仍然没有丧失战斗力,按照条例,没有参将,各局从军时间最长的千总,立刻成为参将,带领军兵继续战斗。

马林认为,京营溃散演训,这根本就不成立,这也是为何朱载堉听到有溃败演训的时候,脸上写满了问号,朱载堉是不问世事,又不是隐居,他因为火器研发,去过京营很多次。

京营会选择战死,而不是溃散逃亡。

但朱载堉知道,还有两个骑营三个营的追兵,对六千溃散军兵围追堵截的时候,朱载堉也只能说,演训部,真的是脸都不要了!

假人抬上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演训了,但是142里的考核,一点都不轻松。

短短一刻钟后,六千大军开始丢盔弃甲的开始逃跑,而且只能以队为单位逃亡,中途各队不能合作。

沈维安,山东莱州府胶州守御千户所出身,万历九年遴选入京营,万历十三年通过选锋,随军征战朝鲜立功成为队长,在号角吹响时,他已经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无论如何,居庸关不容有失。

假人抬上来,沈维安知道是演训后,就按照营部司局旗队的顺序,带领手下十一人出发了,他的排名非常靠后,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居庸关。

虽然142里很远,但他已经规划好了路程,一个时辰20里,留出一刻钟休息,赶回北大营只需要七个时辰,中间还有五个时辰可以休息。

「嗖!」一支支箭矢突然从身后射出,落在了沈维安小队的身后。

沈维安立刻头疼了起来,后有追兵丶前有堵截,这才是这次溃散演训最难的部分!

显然演训部在把他们当倭人整!

在确定所有人出发后,马林带着自己的三个小队出发了,他这三个小队是陷阵先登,和其他选锋锐卒不同,陷阵先登这三个小队,每个人要负重八十斤,一斤水(596毫升),一斤炒面,三个小队携带伤员假人三个。

马林除了要按时抵达北大营之外,还要带领着三十六人,阻击敌军的追击,为所有小队争取时间。

作战任务如此艰巨的情况下,马林所率小队,当然也有格外优待,那就是足足三辆独轮车!

沈维安回头看了眼,看到了马林等人的身影,箭矢在呼啸,马林在阻拦着骑营的追击,会不会被抓住,完全看马林将军阻拦是否得力了。

「马林!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李如松站在居庸关南城门前,看了看时辰,已经可以开始追击了。

他转动了一下手中三斤重的九尺木长枪,驱动着身下的马匹,向前追击而去。

看着李如松还有一匹备用的战马,马林骂骂咧咧,带着手下夺路而逃!

追击的是骑卒也就罢了,居然还备了一匹马!

追击的骑营可以使用弓箭长短兵,但不能使用火器,但马林看着手里的燧发铳,知道拦不住多久,只能边打边退,依靠山道崎岖和山林掩护阻拦敌人。

马林必须要阻拦足够的时间,最少也要阻拦一个时辰。

南口山道十二里,马林带着小队和李如松周旋了足足一个时辰,才带队隐入山林之中,开始执行自己的撤退任务。

顺着驰道走最快,只有120里左右,但顺着驰道走,一定会被追兵抓住,但是换条路,会极大的增加路程,怕是归营的时间不够。

沈维安小队被堵了,他途径昌平县的时候,被昌平县巡检司发现,巡检司带着十二名弓兵去猎野猪,正好撞上了沈维安这只溃兵,巡检司以为是逃兵,将他们团团围住,等到看到了假人,巡检司才放人。

沈维安继续出发,他不敢走大路,围追堵截都是布置在大路上,他走小路,遇到了庄稼田,按照军例,他不能踩农田,可不踩农田,他就要绕很远的路。

他左右看了看,果断下令,穿过农田,快速通过。

在沈维安这一队穿过农田,离开的时候,路边的草丛,突然站了起来!

一个墩台远侯站在路边,记下了沈维安小队违背军例的事实。

回到了大营,他们小队要对这个村子进行补偿,包括但不限于修猪圈鸡圈丶疏浚沟渠丶修桥补路丶打井等,还要在百姓们不断感谢声中,说明自己踩了农田才被体罚。

如果沈维安知道,有个墩台远侯埋伏在这里,专门记录是否踩踏农田,沈维安发誓,他一定会绕路,虽然绕路会多一刻钟!

倒不是怕体罚,实在是在百姓感谢声中,说自己做出错了事儿,实在是过于羞耻了!

沈维安在下午寅时三刻,赶到了昌平县史家屯村,在村头树下休整的时候,村里的里正和粮长,找到了沈维安,求助他们,一头野猪跑到村里了横冲直撞,村里很多壮丁去了京师务工,这头野猪他们对付不了。

沈维安左右权衡之下,用村里的耙子丶锄头丶釺子,带着军兵们把这头野猪杀死在了村口,但沈维安这支小队,为了抓野猪,足足用了两刻钟的时间。

小队继续出发,向着北大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