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1(2 / 2)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有损耗李凡的决心与信念。

他总结经验教训,比对每一次的筑基过程。

发现,自己处在刻意操纵感悟之下,反倒不如自己无知无识、处于混沌懵懂状态下,坚持的时间来的久。

“【还真】与我融为一体,我虽对它无法察觉,但我的身体本身,却在冥冥中受其影响。”

“以本我意识去筑基,比起自我意识,却要顺利许多。”

第七十五次筑基过程中,李凡若有所悟。

接下来,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

白玉光团形状逐渐变得规律起来。

每一次尝试,都如同一次修剪,将其朝着它原本的形状复原。

……

第九十次。

当白玉光团最终成为一个类似于椭圆的形状后,终于趋于稳定。

李凡身上不再有肉瘤出现。

光芒闪烁,由虚转实。

似乎就要在丹田中具现。

但……

李凡忽然心中闪过一道明悟。

还差了一点。

仿佛有什么东西陡然降临到解离山巅的小草屋内。

刹那之间,李凡头发变得雪白。

皮肤干瘪、起皱。

脸上出现一道道可怕的沟壑、裂纹。

肌肉消解,只剩下一层皮,耷拉在骨架之上。

不成人形,模样可怖。

李凡的年龄在急速增加,只怕片刻之后,就要老死当场。

“还真!”

李凡毫不犹豫。

第九十一次到第九十八次。

李凡每次尝试,都是如此。

离成功以【还真】筑基,都差了那么一丝。

第九十九次,重新回到解离山巅。

“究竟差在了何处?”

李凡眉头微皱。

他知道此时,离成功已经一线之遥。

但却不是单纯的尝试所能解决的了。

需要那一瞬间的顿悟,找出问题的所在。

李凡心中有预感,这个答案应该很简单。

自己跟它隔了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但是现在,李凡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

无法找到正解所在。

李凡一边思索着,一边飘然下山去了。

他漫步在尘世中,寻求着自己的答案。

同时,他也第一次观察起了,这个不在自己影响下的大玄。

锚定5年,江南大旱。

一伙流民冲击琅琊王府。

琅琊王府损失惨重。

除了琅琊王从狗洞逃生,捡回一条性命之外。

王府其余人等,尽被流民虐杀。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皇帝大怒,责令军队镇杀流民。

同时召琅琊王入京,悉心安慰。

从此,琅琊王便留于京中。

锚定15年。

皇帝突发恶疾。

驾崩前,宣琅琊王入宫,传位于他。

琅琊王继位,改年号宣景。

锚定16年,各地同时发生大小叛乱。

宣景帝封自己心腹为镇威大将军,领军平判。

镇威大将军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将各地叛乱平歇。

风光回朝。

宣景帝命令百官自京城外迎接,同时以帝礼迎之。

镇威大将军面色倨傲,坦然受之。

见百官而不下马,遇帝王而不跪拜。

宣景帝面无异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