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2章 骑脸输出
几天后,就在外界普遍认为在美国设定的12月31日大限之前,不会再有什麽重大动静时,财经频道却出人意料地在产经新闻过程中插入了一档名为《5G,未来已来》的专题栏目。
在预告中,这个部分会持续16分30秒。
如果是一个单独的节目,那甚至还有点短。
但作为新闻的一部分,已经是难以想像的篇幅。
至少在财经频道的历史上很少出现。
但即便如此,一开始仍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毕竟5G作为国家战略,宣传片早已拍过不少。
预告也显得平平无奇,似乎又是一次常规的技术或者商业推广。
尤其还设定在了产业经济新闻的过程中,似乎更加印证了这种猜想。
只有部分高校和机关单位下达了「收看并写观后感」的要求。
然而节目开播后,敏锐的观察者立刻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节目并未采用惯常的专题片模式,而是一次有主持人丶有嘉宾丶有现场导演的……
外场转播。
最初的镜头聚焦在京城某核心商圈,主持人以现场体验的方式,直观展示了5G网络与4G网络在下载速度丶高清视频播放流畅度上的巨大差异。
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的时间差,直观得令人咋舌。
随后画面转回室内,由工建委主任栾文杰宣布,全国第一个5G试点区域在京城正式向公众开放。
内容完全呼应栏目标题中的「未来已来」。
但这只是铺垫。真正的重头戏在后半段。
也就是栾文杰的发言结束之后。
京城三家移动运营商,以及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华夏铁塔集团代表齐聚一堂。
四方在镜头前郑重签署了一份协议。
协议的核心承诺令人侧目:
所有第一批部署在京城5G试点区域的基站设备已全部就位,铁塔集团保证将在2015年1月1日前启动施工,于2015年4月30日前完成所有试点区域的5G信号开放。
整个节目,从主持人到签约方,没有一家企业被点名,没有一处出现「菊厂」或「华兴科技」的字样或LOGO。
甚至包括记者测试用的那部手机。
哪怕全世界人都知道它是什麽型号,但为免「商业宣传」之嫌,还是通过后期技术手段抹去了标识。
然而,「全部基站设备已经到位」这几个字,在当下的时间节点,无异于平地惊雷。
业内无人不知目前供应5G基站的主力就是菊厂和华兴科技。
尤其前者,更是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解决方案丶支撑如此大规模快速部署的核心供应商。
节目全程「处处不提」,却偏偏「处处都是」。
这种情况下,并不难解读出这档节目背后的深意——
用最最实际的动作,呼应之前工建委和两家企业掷地有声的表态。
财经频道的受众面相对有限,播出时间又是别扭的黄金档之后,因此节目的影响力直到第二天才逐渐扩散开来。
但却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
不,应该是炸弹。
直接激起层层迭迭的水浪,让原本就做足了准备的舆论再次爆发。
跟往常类似,主流媒体大多持谨慎态度。
但仍然有评论文章给出了颇为明确的指向。
【尽管12月31日的禁令尚未落地,节目内容本身无法证明两家目标企业真正具备长期的抗压能力,但既然选择在此时播出,并由官方媒体背书,那麽就是在释放明确且积极的信号,也是向全球5G潜在客户和资本市场注入的一剂强心针。】
一些半官方背景的媒体则更加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