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2)

昭昭春日 椒盐小甜饼 14289 字 2024-07-05

梧桐娑娑,蝉鸣炽烈。

窗棂里渡进来的风带着初夏时的热,染红李羡鱼的耳缘。

她读懂临渊的明示。

她素手搭在临渊的肩上,指尖随着他的吻深落而微微蜷起,染在耳缘后的红云愈浓,似顷刻间便要将她点燃。

临渊抬首,咬过她殷红的耳珠。

一双墨色的眸深看着她。

李羡鱼轻颤了颤,红着脸没有作声。

临渊不再多言。

他将李羡鱼打横抱起,往远处的龙榻行去。

悬在金钩上的龙帐被他信手挥落,挡住殿外照落进来的日光。

李羡鱼躺在柔软的锦被上,本就发软的腰肢此刻更是软得如同春水,在他的掌心里化开,绵绵流淌。

临渊眼眸愈深。

他托起她的蝴蝶骨,解开她衣间尚存的玉扣,将她的外裳连同心衣一并褪下。

丝绸制的披帛坠落,丝萝般缠绕在他的手臂。

李羡鱼伏在他的肩上,随着他炽热的掌心覆上而心跳湍急。

红裙,小衣,披帛,朝服——

诸多衣物,飘雪般层叠铺落在榻前的春凳上,似春日里梨花深落。

随着最后一件蔽体的衣物落地。

临渊在她耳畔低哑启唇。

“昭昭,上来。”

李羡鱼满面绯红。

她抬手捂着自己酥软的腰身轻轻摇头。

若是重来一回,她不仅仅是出不了殿门。

怕是都不来榻。

临渊也没有勉强。

他将李羡鱼换了个姿势,让她躺在锦榻上,腰后垫上柔软的大迎枕。

他半跪在榻上,以膝盖分开她并拢的双腿,将她的足踝抬起。

李羡鱼羞得不敢抬首。

心绪迷离时,被抵着的感觉传来,是临渊找准位置。

弓已满月,剑拔弩张。

正当千钧一发的时候,远处的槅扇被人叩响。

廊上传来宫娥的通禀声:“陛下,娘娘,锦帛姑姑带着太后娘娘的口谕过来。说是要请陛下与娘娘到静安殿里用膳。”

帐内春色顿止。

李羡鱼满面通红,匆促地坐起身来,拿起春凳上的外衫胡乱地裹住自己:“怎么,怎么偏偏是这个时候……”

临渊握着她足踝的长指不得不松开。

他剑眉紧皱,蓦地紧阖上眼,压着嗓音里的哑,冷声拒绝:“令锦帛去回母后。说朕政务繁忙,无暇见她。”

正在系着玉扣的李羡鱼指尖微停。

她抬起仍旧笼着烟水的杏眸望他一眼,又很快低下脸去,红着雪腮没有作声。

槅扇外的宫娥却迟疑。

她踌躇着道:“可是,陛下。锦帛姑姑还说,还说……”

临渊睁眼,语声骤寒:“她还说什么?”

宫娥战战兢兢地复

述:“娘娘说,若是陛下不肯来。她便到承乾殿里来看您。也好续一续母子间的情谊。”

临渊凤眼寒彻,锋芒隐现。

他道:“既母后执意,便去回禀,半个时辰后,朕会至静安殿中见她。”

宫娥如蒙大赦,连连应声,顺着游廊往前殿的方向紧步行去。

临渊同时起身。

李羡鱼顾不上问他。

她将放在春凳上的红裙匆促穿上,便趿鞋站起身来,小跑到铜镜前,不安地侧首去看她的颈。

落梅犹在,即便是将领口拉到最高处,也不能藏住。

李羡鱼愈是惶急。

她匆匆打开妆奁,从里头拿出一盒水粉,试着将红梅掩去。

但她的肤白晶莹,素日里用的水粉也清透。

反复涂抹几层,也不过如雪落梅上。

未能掩盖,反倒有些欲盖弥彰的意味。

李羡鱼唯有回首看向临渊。

“临渊,这可怎么办呀?”她解开领口,烫着脸,拿指尖点着红痕给他看:“总不能,就这样到母后宫里去。”

临渊抬首。

他眼底晦未褪,音色透着沉哑:“公主不必去。”

他道:“臣很快便回来。与公主一同用膳。”

李羡鱼有些忐忑。

她将手里的水粉放落,语声很轻地问临渊:“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她来胤朝的时辰尚短。

还不知临渊与他的母后都是如何相处的。

但从今日彼此的态度来看,这一场午膳,似乎有些来者不善。

“无事。”

临渊淡垂眼帘,掩住眸底寒意:“不过是臣早朝的时候,将几名赵姓的官员免职罢了。”

早朝时罢的官。

如今还不到正午,消息便传到静安殿里。

比他所想的,要快上更多。

李羡鱼羽睫轻颤。

她记得临渊与她说过,他的母后是赵氏出生。

是世家培植的皇后。

如今罢免赵姓官员,自然是会触及世家的利益。

兴许,也同时触及到赵太后的逆鳞。

李羡鱼羽睫低垂。

她细想了想,总觉得放心不下,便走到箱笼跟前蹲下身来。

“既然母后说得是请我们同去。那于情于理,我都不应该缺席。”

她的语调格外认真,也很快从箱笼里寻出件云肩来。

这是她衣裳里领口最高的一件,都快碰到下颌。

李羡鱼站起身来,将云肩依在身上,往镜台里比了比。

见颈间的红梅险险可以掩住,便微微松了口气。

她走到屏风后,重新更衣。

临渊亦抬步走到屏风外,将与云肩相配的外裳递给她。

他微侧过脸,薄唇紧抿:“一场鸿门宴。公主还是不要赴的好。”

李羡鱼半拢着衣

襟,从屏风后探出脸来。

她语声轻轻地问:“临渊,我会给你添麻烦吗?”

临渊微顿。

似是未曾想到她会这样问。

他回首看向屏风后的少女。

绣金屏风上五爪金龙威严肃穆。

藏在屏风后的少女身量纤细,脸容莹白,明眸清澈如上好的墨玉,清晰地映出他的倒影。

他深垂下眼帘,俯身替李羡鱼系好领口的玉扣。

庭院外蝉鸣喧嚣,承乾殿内临渊嗓音低醇,似雪上松风。

“公主从不是臣的麻烦。”

*

静安殿离此处并不算远。

李羡鱼跟着临渊到正殿的时候,说好的半个时辰尚缺一刻。

随着宫人一声通禀,赵太后于宫娥的簇拥下款步而来。

仪态端雅,面上神容淡淡,与往日里看来,并无什么不同。

她在正殿的紫檀木八仙桌旁为两人赐座,令宫娥们布菜斟茶。

李羡鱼小心翼翼地向她行过礼,便端坐在临渊身旁,连指尖都不敢妄动。

倒不是赵太后的缘故。

而是她颈间的红梅仅是险险掩住,若是动作幅度过大,免不得便要露出破绽。

许是她今日格外拘谨的缘故,赵太后的视线倒是先落到她的身上。

那双略显淡漠的凤眼于她华美如霞的云肩上淡然一顾。

继而又平静挪开,端起茶盏从容浅饮。

静安殿内静得针落可闻。

连宫娥们布菜时,碗底轻碰桌面的响动都如此清晰。

令李羡鱼近乎都能听见自己不安的心跳声。

幸而,在布完菜后,赵太后便将宫娥屏退。

她亦将手里的茶盏搁落,对眼前年少的帝后启唇道:“自先帝大去后,后宫寂静。静安殿内同样清寂。除诸位太妃每逢初一十五要循例过来请安外,鲜有人来。”

她眼帘微抬,语声平和得仿佛今日真的仅仅是一场寻常的家宴:“难得你们今日肯来陪哀家用膳。”

临渊同样抬眼。

他的凤眼幽邃,看不出其中情绪:“母后有话要问,儿臣岂能不来。”

赵太后神情淡然,并未在这个话题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