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需要重新建构话语权。
枝晶和穿梭效应都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国内的企业肯定有先手优势。
再借这次专利技术打破国外在电池领域的壁垒,助力化解国内的过剩产能。
至于米国。
简单来说,技术封锁成本过高,只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反正他们的技术有着绝对性的优势。
这个时候拒绝夏国的技术,无异于90年代拒绝网际网路进入自己的国家,落后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也不排除突然出现一个挂逼,搞出了枝晶和穿梭效应。
但可能性不大。
重生回来之后,基本只有自己这「异类」。
网上,除了反对的,当然也有不少支持的人。
特斯拉的马斯克:「美夏利益如连体婴儿密不可分,对抗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摩根大通丶查理·芒格等商界领袖将呼吁:「中美应在电池技术领域合作而非对抗。」
即便儿天过去了,可美国那边依然很热闹。
周一,刘凡阳院士打电话过来,告诉许青舟投资没问题,他们那边相当欢迎。
宋瑶当即安排研究所和请零点科技的人过去对接,商量具体的投资金额。
锂枝晶和穿梭效应的专利合作事宜都由零点科技负责,许青舟这边乐得清闲,终于有时间把精力放在可控核聚变上。
目前,聚变组分了三个小组,分别由任南院土,赵升文教授和郑旭教授三个人带队。
实验室。
聚变实验室,位于研究所的南部,靠近颐和园的方向。
超导薄膜的极限工况验证已经达标,
一般而言,聚变堆材料需耐受≥1022n/cm2中子通量,且性能衰减需≤15%。
聚变反应会释放14MeV中子能量,如果把它比如穿甲弹的话,聚变材料就是防弹衣,穿甲弹(高能中子)每秒轰击百万次,「防弹衣」的变形超过15%,意味着失去防护功能。
超导薄膜的性能非常不错,衰减率≤5%。
超导磁体的集成和紧凑型磁体系统搭建同步进行。
最后,将超导磁体嵌入紧凑型磁体系统框架里边,还需要再进行一次联合极限工况验证。
而目前,他们正在利用超导磁体的动态性能测试系统,测试超导磁体的性能。
任南院士说:「目前有两个问题,第一,高频涡流热失控,膜表面涡流损耗使局部温升超过液氮温区,触发失超。」
「第二,辐照缺陷累积,这是最近一周的测试数据。」
许青舟拿着报告图纸。
虽然之前就做过极限工况检测,可和现实的测试仍然会有一定的差别。
先前的模拟测试如同「用锤子敲一下材料看是否碎裂「,而实际运行是「用砂纸持续打磨「,
而到累积量达到阈值时,就会出现辐照缺陷累计问题。
任南院土继续说道:「希望你能以数学的角度,从数据中把能量耗散/微裂纹累积等等提取出来,看能不能找到些不一样的东西。」
「有一位菲尔兹奖得主,我们好好利用起来。」
「好,我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