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兴用闲聊的语气给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判断。
李松和徐欣面面相觑。
俞兴又发了第二条语音:「再说了,看360过去搞的这类动作就没成功过,实在没有理由相信它这次能有突破,等着吧,肯定是一地鸡毛。」
李松听着最新的回覆,心里又转起了关于360的小九九。
他本来就不怎麽看好这两家合资的动作,现在又有了俞总的判断作为佐证,也就对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更有信心了。
李松和徐欣讨论了一会,称赞道:「俞总的眼光一向是好的,他连炒股都能炒出利润,真是可见一斑啊。」
徐欣闻言笑道:「这个倒真是值得夸,我白天见他的时候还聊呢,啧,还真成临港小股神了。」
碳矽集团董事长抄底比亚迪股票成功,这成了圈内圈外的谈资,不过,很多人不知道那笔资金实际是出自DLF基金会,还以为是俞兴自己或者用了公司的钱炒股,由此还带来些非议。
只是,炒股能赚钱,非议就是少数。
当炒股不赚钱的时候……
十二月的最后一周,比亚迪继离奇暴跌之后忽然再次在二级市场承压,被最新的消息打断回暖的股价。
28日上午十点钟,华夏网际网路知名论坛的百晓生有匿名用户举报,贴出比记通过伪造手续等手段获得国补的证据,剑指骗补行为。
600辆K9电动大巴为了赶在今年6月30日前获取行驶证,以便申报每辆100万的补贴,通过几十辆车就完成全部车辆的上牌流程。
这篇帖子里显示,这次的动作涉及到比记的绿色交通事业部丶经销商丶金陵车管所工作人员。
作为一家已然是比较「传统」的网际网路网站,尽管微博发展火热,微信和微聊强力对峙,但百晓生在网际网路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也让某些重磅内容有着极其广泛的传播力。
帖子是10点钟发的,仅仅5分钟,比记的股票就骤跌了6%,市值蒸发超过40亿港币,直让某些媒体惊呼,百晓生正在主导又一次对比记的做空。
空头之王过山峰没来,但真实之王百晓生来了。
半个小时之后,这则举报已经散布开来,而比记也迅速的给予回应,否认内容,称之为未经证实的材料。
同时,比记也在联络各路网站和媒体,希望把热度往下压一压,微博丶微聊丶微信等渠道都还好说,但让公关部没想到的是,他们在百晓生这里碰了钉子。
为什麽没想到?
因为……百晓生背后的那位应该是某种程度上的自己人啊。
不管是俞总来鹏城的交流,还是彼此专利的合作,乃至更大层面的新能源阵营,这件事都不应该有阻力。
公关部没有联系上俞总,立即把这件事往上汇报,而副总裁赵克俭得知情况后便把这个活接过来,他倒是没有立即联系俞总,而是再次联系百晓生网站,希望尽快解决问题。
然而,他同样碰钉子了。
赵克俭考虑到近期股价的动荡,不再犹豫,直接拨通了俞总的电话。
他简明扼要的说明情况,希望俞总和百晓生先把事情压一压。
俞兴静静聆听,等到对方说完之后问道:「你说什麽?」
「啊?这……俞总,我意思是,考虑到这种言论的不良影响,我们希望你能……」赵克俭愣了愣,再次陈述请求。
俞兴打断道:「我的意思是,你和我说这个干什麽?事情是真的吗?牵涉到什麽人?你们内部要怎麽处理?股市不会因为一则没来由的帖子就震荡,那个帖子我已经看了,内容很详实,证据链也很自洽,如果你们希望百晓生的舆论热度降低,最好直接把最快的处理说明发上去,百晓生有公司之间的渠道。」
赵克俭没想到俞总居然是这样的态度:「俞总,你,你……这不应该是你……」
俞兴见对方这样的表现,最后说了句:「就这样了,还有什麽想说的就让王总自己跟我说。」
他直接挂了电话。
赵克俭捏着手机,脸色涨红,嗓子里憋了一股火。
他犹豫再三,还是直接去找老板,把来龙去脉全部说了出来。
赵克俭见老板陷入沉默,提出想法:「王总,我们没说不处理,只是希望处理的同时降低负面冲击,俞总这也,这也……太没人情味了。」
他又补了句带着个人倾向的揣测:「怕不是俞总在顾忌我们新车的销量影响吧,都要做30万的价位了。」
王川福皱了皱眉:「出去吧,不用找他了,该怎麽处理就怎麽处理。」
赵克俭有些不甘心,这明明就是俞兴一句话能压下去的事。
「把事情查清,最晚今晚出公告。」王川福再次给出处理意见,「走百晓生的对接渠道把事情说清,有盖子就掀盖子。」
赵克俭无奈的点了点头,知道老板是不会打这通电话的。
不过,他在再次登录百晓生论坛的时候忽然注意到一件事,俞总自己还买了很多公司股票呢,他这次不愿处理实在是连他自己的利益也损害了……
这特麽的,他图什麽啊……
赵克俭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继续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与他同样心情的是DLF基金会的余凯,他第二时间打通俞总的电话,询问之前资金的操作。
「没动,还放着呢,股价这不是跌了麽?」俞兴回复。
余凯有点急:「不是,俞总,你就这样看着股价跌啊……你这,你这不是你杀你自己吗?你这就看着百晓生做空你的股票啊!你就控控百晓生的舆论啊!」
俞兴笑道:「这点小做空算得了什麽,该怎麽样就怎麽样,别说是它了,就算我自己,也随它去。」
余凯第一反应是俞总在吹牛逼,但随即竟然隐隐相信他这样的表态。
罢了,随它去,随它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