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土鸡瓦狗
中国队顺利进入了四强,整个男篮上下都沉浸在欢快的氛围中。
有阿甘在就是不一样,球队一下子从「勉强和欧美球队过几招」跨越到了「压着欧美强队往死里揍」。
而且和1992年巅峰期的甘国阳相比,36岁的甘国阳虽然整体能力下滑,但他对比赛局面的掌控力更强了。
他是个完美的综合指挥官,策略大师,永远在比赛中占据主动。
他极具侵略性的赛场风格,影响到了国家队的每个人,如同猛虎带领群羊,羊们都沾染了虎的气息。
在这一场结束后,中国队作壁上观,等待下一场对决的结果,法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胜利者。
法国是A组的第四,加拿大是B组第一,按理说加拿大有着实力上的优势。
而且加拿大队的主力控卫不是别人,正是凯尔特人队的核心后卫史蒂夫-纳什。
在小组赛中,纳什场均15分7次助攻,率领加拿大4胜1负,并且战胜了南斯拉夫,拿到第一名晋级八强。
纳什有着强烈的信念,希望能在八进四的比赛中击败法国队晋级四强,和中国队还有阿甘再一较高下。
2000年总决赛的阴影仍未消散,如果能在奥运会再会阿甘,纳什一定拼尽全力争取一场胜利。
加拿大的对手法国队,在小组赛就打得磕磕绊绊,最后靠胜负关系勉强晋级前八。
队中没有纳什这样的NBA主力球员压阵,得分最高的是场均13分的安托万-里加多,球员的整体实力相对平庸。
和立陶宛等欧洲球队一样,法国也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丶团队主义篮球。
但对比立陶宛,他们球员的个人能力更差,是彻头彻尾的平民球队。
这样的球队,缺点是缺乏绝对的强点和箭头,优点是你不知道哪片云彩有雨,而且球队上下一心非常团结,往往能爆发很大能量。
尤其在单场淘汰的锦标赛赛制中,普通球员的阶段性爆发,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随后进行的加拿大和法国的比赛中,双方打得极为激烈,比分一直犬牙交错。
两队的命中率很低,打铁连连,半场两队的得分都没有超过40分。
比赛进行到下半场时,已经不再是战术上的较量,而是进入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状态和精神力的对决。
双方对抗极为激烈,同时也不断的犯错,就看谁犯错少,看谁能把握住机会。
现场刚刚看完上一场中国对阵澳大利亚比赛没有走,留下来继续观赛的球迷,一定会感觉到「这比赛打得真难看」。
纳什虽然能力很强,但他还没有强到可以完全掌控比赛局面的程度。
而且FIBA的规则下,纳什可以发挥的空间要更小一些,加拿大队也没有邓肯丶皮尔斯那样的队友。
所以纳什打得相当挣扎,出现了多达9次失误,实在是太多了。
作为对比,甘国阳整个奥运会打到现在,都没有9次失误。
纳什还是太嫩了一些,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
比赛越到最后,法国队开始占据优势,他们外线连续命中三分球。
而且内线高大的中锋魏斯在篮下很好的保护了篮筐,让加拿大的进攻无功而返。
小组赛中,身高7尺2的魏斯遭到了卡特的世纪隔扣,惨遭「胯下之辱」。
但这一扣之后,魏斯并没有丧失比赛信心,反而在接下来的比赛里有不错的发挥。
决胜时刻,加拿大在骑士对决的游戏中,没能拼得过法国队,最终64:68,法国队成功下克上,晋级半决赛。
这样,八进四的比赛全部结束,A组球队竟然全部晋级,在半决赛遭遇,而B组的球队全军覆没。
看到对手是法国队,甘国阳知道,下一场绝对是硬仗。
这支法国球员个人实力都普通,也没有大牌球星,但球队凝聚力很强。
而且全队12名球员,每个球员都有上场发挥的能力,这是相当可怕的。
到了半决赛,你不知道哪个球队会突然爆发,在三分线外投你个措手不及。
小组赛,中国队和法国队就打的非常惊险激烈,最后靠甘国阳的绝杀球才涉险过关。
对付这种团体性球队,甘国阳也比较头疼,因为没有强点去遏制。
哪怕立陶宛,好歹有个贾斯科维休斯,把他锁住,立陶宛战力会大大下滑。
像法国队,本场对阵加拿大,两个最好的球员安托万-里加多和夏拉,发挥都很一般。
是其他球员站出来,在最后时刻决定了比赛胜负。
可是下一战呢?你能放里加多和夏拉进攻,去防其他人吗?
肯定不行,小组赛对阵中国的时候,就是里加多连续的三分球,帮助法国队迅速扳平比分。
原本大比分领先的中国队,由此和法国队进入了肉搏战,最后是靠甘国阳的个人能力拿下胜利。
现在两队淘汰赛相遇,定然又是一场激烈的大战,双方一定会拼尽全力。
八进四的比赛结束,甘国阳回到酒店休息,在拉斯维加斯组建一支球队的事,一直在他的脑海中萦绕。
如果真的要实施的话,应该早做准备才是,组建球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现在的NBA不比60丶70年代了,那时候NBA一支球队,拉七八个人搞个办公室,招募一批球员,每天开着大巴车接送他们上下班打球,卖好门票做好一些宣传,球队就算建成,能稳定运行了。
如今在NBA组建球队是不折不扣的资本游戏,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专业人士,涉及到社会运作的方方面面。
甘国阳当初在波特兰开拓者就亲眼见证了这支曾经大家庭一样简单丶质朴的球队,如何一步步被资本侵蚀,成为一个冰冷运转的大规模文体娱乐公司。
当然,甘国阳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他一手将波特兰开拓者喂养成了美国职业体坛最成功的球队,和最吸金的资本怪兽。
现在想要组建并运转一支球队,你没有个十几亿美元,没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是根本玩不转的。
钱对甘国阳而言不是问题,他自己有钱,而且如果要组财团的话,愿意投资的人能从波特兰排到洛杉矶。
关键的问题还是人,组建球队需要专业人才,现在一支NBA球队的构成太庞杂了,球队分工也非常细。
甘国阳想到当初帕特-莱利组建迈阿密热火时,不断地从波特兰挖人,肯定也是苦于缺少专业人才的缘故。
「老子要是建了个球队,就要从热火那儿挖人,让莱利也尝尝被人挖墙脚的滋味。」甘国阳已经开始想着怎麽报复莱利了。
至于建队的其它细节问题,管它呢,车到山前必有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要去做,去谈,肯定会有解决办法的。
甘国阳有一个很好的特质,想得少做得多,遇到问题后,第一时间想办法,第二时间就去解决。
而不是第一时间想办法,然后犹犹豫豫,磨磨唧唧,非要想个完美丶通透的结果出来再行动。
想好挖莱利墙角后,甘国阳就立马从雪梨打长途电话回美国,联系曾经的开拓者总经理,后来迈阿密热火的人事总监斯图-茵曼。
茵曼被莱利挖走后,一直工作到1995赛季,在莱利率领热火成功夺冠后,茵曼功成身退,从热火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他回了波特兰,回到了奥斯威戈湖,在那里的一所高中当助理教练,帮助培养高中篮球运动员,来消磨自己的晚年生活。
虽然离开了热火,但现在热火管理层很多高管,都是当年茵曼做人事总监时提拔上来的,茵曼是他们的老领导。
波特兰此时正是早上五点多,茵曼刚醒来正要起床,一个电话打过来,差点心脏病犯了。
茵曼以为是社区或者学校有什麽急事,一接电话,竟然是阿甘?!这家伙怎麽打电话来了?
「哦天呐,桑尼,是你?怎麽了,你想来奥斯威戈湖中学做教练吗?欢迎你。」
「算了吧,我不适合教高中生打篮球,我会疯的。斯图,最近怎麽样?身体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