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922要是有头驴就好了
「妈,房管局那边派了不少师傅过去给咱修房,那些窝头不够,我把这些都拿过去吧。」唐植桐到家时,张桂芳刚刚将新蒸的一锅窝头拾出来。
「多少人?要这麽多乾粮吗?」张桂芳有些意外,昨天还说了是十个人呢,自己昨天蒸了得有十二三斤,全被儿子一早就带走了,眼前这一锅又是十多斤。
「二十七八个。房管局下了大力气,整个屋顶全给咱翻新一遍,等弄好了,您过去一看保准喜欢。」唐植桐不知道万善嘴里的二十六人包不包括他自己,所以打算多带一点,省的不够吃的。
「行。」张桂芳一听这麽多人,下意识的答应下来,不过心里更心疼了,生活智慧告诉她这粮食自家必须出,可理智又暗暗提示她这些粮食有点多。
「妈,我最晚国庆节再出去一趟,保证咱家断不了粮,您放心吧。」唐植桐看出了母亲的不舍,而自己又刚发了一笔横财,说话那叫一个底气十足。
有刚收的阿堵物在手,哪怕不去外地买粮,全在四九城周边扫货,唐植桐觉得也足以让全家人安全度过这几年的粮食危机。
「行,带走,带走。」张桂芳转过身去,手一挥,眼不见心不烦,不过最终还是转过身来帮着儿子一块往面袋子里装窝头。
「我再包些咸菜过去,现在天热,师傅们出汗多,吃咸菜肯定多。」粮食都出了,也不差这点咸菜,唐植桐任由面袋子敞着口,打算进屋再包一大包香椿咸菜。
「那边有没有炉子?得给师傅们烧点开水喝吧?」听儿子提到这茬,张桂芳在后面查缺补漏。
「哎吆!把这茬给忘了。那我带口锅,带个瓢,再绑些柈子过去。」听母亲提醒,唐植桐选择只带燃料和锅,不带炉子。
家里有四口炉子,五八炉是日常使用的;箭炉太沉,带起来不方便;洗澡间的那个炉子还连着烟筒,而且快散架了,一路颠簸带过去,恐怕得罢工;最后一个是他前年手工制作的小火炉,那玩意更不结实。
「那边有炉子?」张桂芳转头看了一眼外面还剩小半面墙的柈子,问道。
「炉子好办,那边不缺砖头丶瓦片,一帮吃手艺饭的师傅,还能堆不出个炉子?」唐植桐笑笑,东耳房的炉子还没拆,怎麽也能拆出几块砖,在院子里随手一垒就是个简易炉子,不求耐用,只要能坚持三天就算成功。
见儿子有主意,张桂芳也没多说什麽,转身出去帮着捡柈子。
娘俩一同把东西收拾好,唐植桐在出门的时候,嘱咐道:「妈,您中午休息一下,我下午回来买玉米面蒸窝头。」
「一个大男人婆婆妈妈的,你在那边看好了,让师傅们用心干比什麽都强。」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了反悔的馀地,张桂芳只求能物有所值。
「行。」唐植桐笑笑,答应下来。
一来一回,也就个把小时。
看到主家又带了乾粮过来,干活的师傅眉开眼笑,毕竟是祝局的关系,第一口面袋子里乾粮不多,他们也不方便说什麽,现在乾粮多了,他们自然开心。
「万同志,师傅们一上午没喝上热水,我从家里带了口锅,是不是简单搭个灶,烧点开水?」唐植桐停好车,先把锅和乾粮从车上拿下来。
「哎呀,唐同志,不用这麽麻烦的,大热天的,渴了喝口自来水就行。」万善有眼色,上前帮着唐植桐一块将柈子卸了下来。
「哪怎麽行,怎麽着都是帮着我翻修房子,照顾不周,万一有师傅拉肚子,耽误进展是小事,伤了身体就不好了,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实事求是的讲,这年头的自来水也就那样,可能自来水厂消毒过关,但接出来就不是那麽回事了,铁锈味很重,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自来水管道容易生锈呢?
唐植桐一片好心,万善也没坚持,招呼两个大师傅简单垒了个灶,唐植桐接了大半锅水,三两下生起火,拍拍手站起来,打算找点活干。
在听了唐植桐的来意后,万善一万个不愿意,直接把他拉出了施工区域:「唐同志,不用你插手,师傅们都是熟手,你过去不仅不安全,他们还嫌弃你碍手碍脚。」
「行吧,那我看着炉子,给大家伙烧水。」唐植桐看看在房顶丶脚手架上作业的师傅,没有犟嘴。
万善说这些师傅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唐植桐瞅干活的架势,还真是如此。
房顶揭瓦的师傅嘴里喊声「来了」,头都不回,拿起一片瓦就朝下扔,下面的师傅抬手就能抓在手里,回应一句「好了」的同时,会把瓦片整齐的罗列在地上,以备下午盖上席箔覆瓦时再使用。
正屋丶东西厢房同时施工,东西厢房面积小一些,已经将瓦片悉数揭完,席箔也被掀起来递了下来,房顶的师傅们正在上面用扫帚扫清理房梁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铺设做准备。
下面忙完的师傅也没闲着,拧开水龙头洗把脸,冲冲胳膊,对着水龙头灌上一肚子水,然后成群结队的出了门。
临近中午的时候,门外传来动静,随后一车一车的物资被推了进来。
此时锅也开了,唐植桐将灶里面的柈子抽出来,上前搭把手,却被友好的「嫌弃」了,只能在旁边眼瞅着他们干。
推车的都是些生面孔,眼瞅着人家要走,唐植桐装作从面袋子里掏烟,实则是将空间里的存货又薅出来两条,一人两盒:「辛苦了,烟不好,别嫌弃。」
待将推车的力工都送出门后,唐植桐才转身进院,问道万善:「万同志,就重新覆个瓦,需要用这麽多东西?」
「这才哪到哪?下午施工这些都不够,吃了午饭还会再送材料过来,一下子都运来院子里放不开。」万善乐呵呵的回应着。
「去年我那边的老宅盖厢房,我记得是在木椽上铺了一层,然后抹了一层什麽灰泥背,再往上又抹了另一种灰,覆上瓦片就完事了。」唐植桐回忆着自家厢房覆瓦的过程说道。
「那也不差了,能用个三四十年。这套宅子应该是之前翻修过,房顶做的很敷衍,席箔都烂了,上面灰背也不厚,再不翻修,你搬过来后迟早会出现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情况。
不过好在这边的木椽还很结实,祝局的意思是既然做一次,就利用现有条件做的漂漂亮亮结结实实的,既能防止漏雨,还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冬暖夏凉。」
万善又在向唐植桐适时的替祝局卖好。
「还是祝局考虑的周到。」唐植桐想问问这麽个玩法大概得多少钱,不过忍住了,自己有钱,那四百不够的话,再从小金库里往里补。
大不了跟吴海洋两口子借一点,名义上把这个窟窿先堵上,回头每个星期都把空间里的兔子「砰」上两只,就说自己打的,用卖兔子的钱把欠款都平了。
吃饭的时候,唐植桐跟万善坐在一起涨了不少见识。
四九城富贵人家的四合院房顶一般由五层组成,由下至上分别是木椽丶基层丶苫背层丶结合层和瓦面。
木椽上需要铺设补衬,这一层叫基层。
补衬分为柴栈和版栈两种,柴栈是指用竹木丶荆条丶柳枝等所编制成的片状物,版栈是指用薄板丶竹片等所做的平整板状物。
补衬上面还需要再铺设席箔或苇箔。
席箔或苇箔之上叫苫背层,苫背层又分为泥背层和灰背层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