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里九代行医,擅长很多类病症的治疗,也是个中医全才。
只不过治病的那个医案不是现在的,而是十几年后。
那是他一个朋友家里的闺女。
上高中的时候突然晕倒,半个月后送到大连当地医院,被诊断出了这个病。
当地无法救治,然后从大连到京城看病。
在天坛医院本来要动手术,但是开颅后发现肿瘤已经大面积和正常脑组织结合难以分离,医生无法摘除,只好重新缝合。
父母没有办法,还好姑娘的爷爷和淘广正的岳父认识,然后介绍到了当时在学校当教授的陶广正那里。
那会儿陶广正还在写书,但是手里已经有好几例治好的癌症先例了,这家人也是没办法,西医已经全部放弃了,就让他随便治。
当时陶广正接手后,用了个方子,加上了一个他自己研发的一个秘方,用了三个月时间把那姑娘治的清醒过来,半年行动自如,然后一边上学一边服药,一年后停药。
然后他多次回访,医案里记载,患者高中毕业后继续上学,然后结婚,生子,后来孩子上小学了,他做最后一次回访,患者依旧非常健康。
陶广正的那个药方方言记得,但是搭配使用的秘方并没有记录在医案里。
方言认为很可能是老陶家的秘方。
除此之外,方言就不记得有明确记录中医治好这个病的医案了。
并且这个医案发出来的时间,已经是陶广正晚年了,知道的人并不多。
方言也是上辈子看陶广正写的《当代妇科八大家》医案的时候,有另外附赠的一本陶广正的医案里看到的。
「方言!?」老娘的声音把方言从思考中拉了回来。
他说道:
「哦,我刚才在想古籍里面有没有能治好的先例,但是感觉没完全能对上号的。」
老胡问道:
「没有参考经验啊?」
「对。」方言点头。
老娘听到后,问道:
「那……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好歹是认识的人,她前几天还跟我念叨着要给你和琳琳的孩子做虎头鞋呢……」
方言放下筷子,对着老娘说道:「想办法没问题,古籍里倒是有『脑疽』『头痛如破』的记载,症状能对上几分,但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谁也说不准。」
「我可以去看看。先摸摸脉,看看舌苔,把情况摸清楚了,试着开方子调调。但我得把话说在前头,这事儿我没十足的把握,只能说尽力。」
老娘点了点头:
「我明白……能试试就好,能试试就好,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家里人都快急疯了。」
一旁的老胡把嘴里的饭咽下去,放下碗,往方言这边凑了凑,压低声音:「我看这事儿得悄悄来。你想啊,这病要是没治好,回头保不齐有人说闲话。」
「你现在对外可是百分百治愈率,廖主任还得靠你这块招牌呢。」
「你不说了嘛,中医讲究个医不叩门,更何况是这种西医都摆手的病。你就说是看在婶子的面子上,去瞧瞧,成不成的,她家里人心里有数就行,别往外声张。」
朱霖也点头:「胡哥说得对。这种时候谨慎点好,免得吃力不讨好。」
方言心里明白他们的意思,点了点头:
「我知道。到时候我就说是普通的调理,不给自己揽虚名,也不给自己惹麻烦。」
「先去看看情况再说,真要是一点辙没有,我也会跟他们说清楚,不会硬扛。」
何慧茹这才松了口气,夹了一筷子青菜放到方言碗里:
「对对,这事儿就该这麽做。」
「那……你啥时候有空?我跟她家里人说一声。」
「明天吧,我先去医院把病人看完,下午过去。」方言扒拉了口饭,心里已经开始琢磨陶广正的那个方子……虽然没有秘方,但大致的思路或许能参考,只是缺了那味秘方,就有些麻烦了。
或许……用研究所主任的身份联系他?
PS:陶广正的事儿是真事。
更完这章还欠大家12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