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玉华阁东西太后寂争锋(1 / 2)

第301章 玉华阁·东西太后寂争锋

耶律敖卢斡进入玉华阁后,一眼就看见上首并排坐着两个身着华贵宫装的美妇。

耶律敖卢斡知道,他此行是来见他娘萧瑟瑟的,因此,推断出,这两个美妇中,有一个肯定是萧瑟瑟。

只是,当初萧瑟瑟离开辽国时,耶律敖卢斡还不满两岁,他哪里能记得清萧瑟瑟长成什麽样?

仔细观察了一会,耶律敖卢斡发现,西边那个美妇看见他之后,情绪有些激动,而东边那个美妇则始终一脸严厉。

这耶律敖卢斡才确定,西边那个美妇应该是萧瑟瑟,至于东边这个美妇是谁,耶律敖卢斡就不知道了。

作出了判断之后,耶律敖卢斡缓缓上前,步伐中带着几分忐忑与期待。他先是恭敬地向两位美妇行了一礼,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西边那位美妇脸上,试图从她那温婉的轮廓中寻觅一丝幼时模糊的记忆。

只可惜,岁月如梭,往事如烟,那张温婉的脸庞虽勾起他心中某处柔软的角落,却终究难以与记忆中那个模糊的身影重迭。

耶律敖卢斡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即将与亲生母亲重逢的喜悦,又夹杂着一丝因岁月隔阂而生的陌生感。

西边那位美妇,正是萧瑟瑟,她眼眶微红,嘴角勉强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似乎在努力克制着不让泪水滑落。她的双手轻轻交迭置于膝上,指尖微微颤抖,泄露了她内心的激荡。

耶律敖卢斡捕捉到这一细节,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是血缘间难以言喻的牵引。

「吾儿长大了。」萧瑟瑟的声音略带哽咽,却满是慈爱与欣慰。她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将耶律敖卢斡带回了那个虽然遥远却温暖如初的记忆片段——尽管那些片段模糊,却足以让他感受到母爱的温度。

「母亲。」耶律敖卢斡轻声唤出这两个字,声音里饱含着无尽的思念与情感的积淀。就仿佛,在这一刻,他心中所有的忐忑与陌生全都化作了乌有,只剩下他与萧瑟瑟血脉相连的那份纯粹与真挚。

别说萧瑟瑟听见这声「母亲」,再也绷不住了,东边那位美妇,也就是萧普贤女,见状,也是轻轻叹了口气,脸上的严厉逐渐柔和下来。

母子分离这种人间至痛,放在任何一对母子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如今见这对母子历经磨难终于重逢,同样身为母亲的萧普贤女,也不禁为之动容。

十多年没见,萧瑟瑟有很多话想跟耶律敖卢斡说,可这次萧瑟瑟与耶律敖卢斡见面,并不只是母子重逢这麽简单,它更是一场考验——对是否让耶律敖卢斡继承耶律延禧的皇位的考验。

因此,萧瑟瑟尽量克制她自己的激动,有目的性地问耶律敖卢斡:「吾儿,辽主教你自尽,你为何听命行事,若非刘都统等救援及时,你只怕早已离开人世,你当时可曾想过发动政变自保?」

说完,萧瑟瑟就既紧张又期待地看着耶律敖卢斡。

耶律敖卢斡没想那麽多,他照实答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

接下来,萧瑟瑟问了耶律敖卢斡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五花八门全都有,有关于辽国政事的,有关于军事策略的,还有关于耶律敖卢斡个人品行与志向的。

耶律敖卢斡不急不躁,一一回答,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他的回答时而引经据典,彰显出深厚的学识;时而结合实际,流露出敏锐的洞察力。

萧瑟瑟听得频频点头,心中的欣慰与骄傲不言而喻。她深知,自己的儿子不仅成长为了一个杰出的少年,更在才智与德行上都有着不俗的造诣。

而萧普贤女,则始终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耶律敖卢斡。

尽管耶律敖卢斡觉得萧瑟瑟很奇怪,净问他一些刁钻刻薄的问题,但因为注重孝道以及对口碑一直很好的母亲的尊敬,对于萧瑟瑟问的任何问题,耶律敖卢斡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让萧瑟瑟对耶律敖卢斡这个儿子越发的满意。

等将该问的全都问得差不多了,萧瑟瑟喊来耶律余里衍以及她给赵俣生的三个儿子,让他们带着耶律敖卢斡出去转转。

等耶律敖卢斡离开,几个宦官将萧瑟瑟和萧普贤女身后的屏风拉开,露出里面的赵俣和赵宋王朝的一众宰执。

萧瑟瑟和萧普贤女走到赵俣面前行礼:「臣妾参见陛下!」

赵俣随手虚抬了一下,示意萧瑟瑟和萧普贤女起身,同时问蔡京丶苏轼等宰执:「此子如何?可否立为辽主?」

蔡京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此子言辞恳切,忠孝之心昭然若揭。论政谈兵,条理清晰,见识不凡,实乃难得之才。若立其为辽主,对我大宋而言,利弊参半。利者,辽人必乐其为主,可迅速集诸辽之兵纠合戮力与女真逐鹿草原,我大宋可减少投入,坐山观虎斗;弊者,若真教此子击败女真,恐其年轻气盛,难以驾驭,后患无穷。」

苏轼也说:「宰相所言极是,此子即将成年,他若为辽主,必是辽人所盼,应会使辽人上下一心与女真决战,以达成我大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目的,再者,此子心智与才能皆已初露锋芒,若能善加引导,或可成为我大宋北方一道坚实屏障。然正如宰相所言,其潜力亦伴随着风险,一旦羽翼丰满,未必会继续甘于受我大宋庇护,若他日此子反戈一击,或与女真狼狈为奸,我大宋北境危矣。故而,立与不立,还需权衡再三,细细谋划。」

其他宰执也都是类似观点,也就是,既觉得耶律敖卢斡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又担心将来耶律敖卢斡会有尾大不掉之势。

这也正常,现在耶律敖卢斡十五岁了,马上就要到一个皇帝的盛年。

——一个皇帝登基最好的年龄就是十七岁,太小,孤儿寡母的,容易主少国疑,权臣当道;太老呢,没干几天就死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俣,他就是十七岁登基,将都已经快走向灭亡的赵宋王朝又给中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