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星辰大海(1 / 2)

剑出大唐 一片苏叶 5424 字 1天前

第223章 星辰大海

乾阳殿外的巨大广场上,置一祭天大鼎,沟通乾坤,以镇天下。

群臣朝拜呼声,亦在鼎中回荡。

待群臣礼毕,礼官唱喏声再起。

大批九州之外的各国前朝王族,手捧卷轴锦帛,在一众文武注视下列队而入。

这是从古未有的盛大场面。

想当年,杨广为了彰显帝国气派,在皇城天街两侧种植樱桃丶石榴等树木,道旁引入活水,极尽奢华。每逢庆典,更以锦缎为帷帐,丝绸缠树。

大业六年时,西域诸国首领与商人至洛阳。

洛阳店铺免费招待胡商,市场酒食皆不敢收费,甚至用丝绸包裹树木以营造『盛世』假象。

让天街成为这场宏大表演的舞台。

胡商一出天街,便察觉到所谓『盛世』,只是一件好看的衣裳披在瘦骨嶙峋长满浓疮的肉体上。

可所有人都想像不到.

今时今日,万国来朝,恭贺新君,他们送上来的礼物,不是珊瑚玉树,奇珍异宝,而是一张张图册。

曾经的高句丽荣留王,如今的高丽郡长官走在队伍正前方。

他不敢抬头,一路捧着图册,入乾阳殿之后立刻拜倒。

先呼万岁,而后将手中卷轴举过头顶。

他念念有词,声音洪亮:

「陛下圣德广被,光照八极。天威遐震,泽被万方。微臣高建武僻居海东,仰承皇化,久沐仁风。今特来奉高句丽山川形胜图一轴,伏献陛下。」

来自江都宫的李公公将高建武带来的地域图接下,承在御前。

高句丽地图显然没有燕国地图长。

李公公顷刻展开。

周奕眼力过人,一眼扫过,便看清了图上载着鸭绿水之险峻,长白山之神秀,城郭屯戍之列,道里迂直之变。

可见,高建武是费过一番心神的。

周奕微微一笑,问道:「为何献图。」

高建武作惶恐状态,顿首再拜:「惟愿陛下垂日月之明,鉴微臣犬马之诚,使东土遗黎,永隶王化。」

听到这位荣留王的声音,朝堂群臣的心情极是澎湃。

一些前隋老臣,更是感慨万千。

遥想当年粪土之臣元,再对比今日献图之建武。

无须百万大军征战辽东,仅是帝威,便可叫万国俯首,异族献国。

当着乾阳殿天下朝臣的面,荣留王作为高句丽的君主,他这一举动,已是宣告高句丽正式成为历史,九州之地,则多出一个高丽郡。

高建武起头之后。

紧接着便是来自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

这个挺着硕大鹰钩鼻,身形魁硕的男人,此时背后直冒冷气,紧张无比,生怕帝座上的这位突然寻他问债。

好在,顺着荣留王的节奏,统叶护可汗成功献上了西突厥图志。

整个过程,周奕并未为难他。

统叶护恩谢之后,与高建武一样,如朝臣般站入了大唐文武之列。

西突厥归属九州,可汗这个称谓已是过去,他自然也是臣子。

统叶护在一旁看着颉利可汗的侄子与渤海国龙王拜紫亭的叔父一道献图,暗舒一口气的同时,在心中把云帅感激了一千遍,一万遍。

听说是云帅驱车驭牛才帮他争取到这宝贵的机会。

否则,他的结局将和渭水北岸的颉利可汗那帮人一样,被斩掉首级。

西域的高昌国丶吐谷浑丶铁勒丶西北的党项羌。

那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囊日松赞,甚至带上了年幼的儿子松赞干布一道参拜。

东海琉球,南方的林邑丶占城,漠北的室韦丶回纥.

山川形胜,皆入九州。

一卷卷地域图,全部融入大唐版图之中。

作为刚刚登基的皇帝,这份万国贺礼,绝无仅有。

朝贺之后,周奕大封功臣。

淮南王杜伏威,实封三千户。

虚行之封为赵国公,实封两千八百户。

尤宏达封为莱国公,实封两千七百户。

李靖封为卫国公,实封两千六百户。

单雄信丶陈老谋丶杨镇丶徐世绩丶窦建德丶卢祖尚丶张须陀丶宋鲁丶宋智丶冯歌.秦叔宝丶程咬金丶罗士信等众多有功于社稷之臣,都得到不同的官职封赏。

与此同时,又宣布一系列减免赋税,减轻民力,赈济灾荒,完善法度的政策。

官制上,负责执行的六部不动。

三省转为内阁,作为皇帝顾问,可「票拟」奏章。

又设监礼阁与内阁相对,此监礼并非宦官组成。

而是来自「棺宫」。

这些人原本练就棺宫武学,前路难走,但功法经过周奕完善,已可摆脱精神束缚。

且他们没有世俗中的权柄欲望。

心魔因俗欲而生,故而经过棺宫留学筛选进入监礼阁之人,根本无法利诱威胁。他们能从一而终,一丝不苟遵循规矩办事,死死限制内阁权柄,乃是监察利器。

这些一心求武之人可获得修炼秘法的机会,且周奕规定年限。

到了花甲之年,监礼阁的人随时可以请辞,正好利用这些年打磨的心境,去追寻武道极致。

虚行之丶魏徵进入内阁,还有二凤私下举荐的房玄龄丶杜如晦也被周奕采纳。

从上到下,有昔日的亲属朋友,有归降之人,还有曾经的对手。

对于有才之人,周奕并不忌讳他们之前的身份。

在他看来,做到这一点不算什麽。

可是

包括魏徵丶房玄龄在内的这些人,心情却激动得很。

至尊圣明宽仁,已无需求证。

一整套官制套下来,加之有特殊严密的监察体系,周奕还是比较放心的。

等把前面一段日子度过,后边就算是『练得身形似鹤形』估计也不会出什麽大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这一点永远无法避免。

不过,只要在规则之内便可以接受。

登基大典首日,在众多新政宣布时,周奕带着严肃口吻宣布了「科举制」。

非是杨广那时的进士科,而是公开考试丶公平竞争丶择优取士,对所有人开放,给天下百姓,寒门子弟一个上升通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对渴望阶级固化的世家大族来说是一种挑战,选贤与能持续下去,必然会对他们的地位产生威胁。

但周奕宣布此策,并表示会建官学,没有任何人跳出来反对。

内心激动的魏徵第一个站出来替百姓跪谢,他自幼孤苦贫寒,晓得寒门弟子有多麽艰辛。

此时的周奕在他心中,几乎可用「千古明君」来形容。

百官紧随魏徵,一同恩谢。

就算有些人存在小心思,也不敢有所表露。

现如今九州领土整个扩大一大圈,缺少大量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