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奏请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事疏》(2 / 2)

「凡开埠港口丶属国通政署及地方经历所,得稽查外藩奸细,录其形貌行止飞报京师。」

「遇可疑之人,许会同地方兵备道拘询,然不得私设刑狱。」

「凡涉军国重务之谍报,直送通政使司密奏,勿经地方。」

最后苏泽写道:

「如此则沿海如臂使指,万里海疆织罗网,可绝倭谍窥伺之患。」

看完苏泽的奏疏,杨思忠的呼吸微微急促。

通政司经历所都安插在重要的地方,而当年经历所人员配置的时候,苏泽就在经历所塞进了太监和锦衣卫的人。

这样一来,由经历所负责外藩奸细,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杨思忠也是官场沉浮多年的老油条了,他当然不会被苏泽这样三言两语说动。

放下奏疏,杨思忠问道:

「钱从哪里来?」

任何一个部门要办事,都需要经费,总不能让通政司的经历所自己贴钱办事吧?

更何况情报工作是最花钱的,无论是收买情报,还是发展线人,再比如招募人手,这些都是要花经费的。

全国沿海这麽些通政司经历所,这需要的一大笔经费从哪里出?

这才是杨思忠关心的问题。

如果皇帝和阁老们不拨款,那苏泽这份奏疏就形同虚设。

苏泽说道:

「经费自然应该从备边银拨付。」

杨思忠看向苏泽说道:

「苏翰林如果能从户部要来这笔银子,老夫定然让经历所抓回几个倭国细作给你。」

果然是老狐狸,杨思忠一下子就看清楚了苏泽的布局。

大明君臣对于倭国渗透琉球的事情未必就完全不知情。

比如隆庆元年进贡倭刀的事情,大明上下都把这件事含糊过去了,只有福建市舶司建议,将琉球的来贡次数减少,而朝堂也立刻准奏。

这倒也不能苛责大明,隆庆元年是什麽情况,实在没办法承担再起倭乱的代价了。

而现在局势好转,但是大明君臣对于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性依然认识不足,对于琉球大概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苏泽穿越前时空就是这样,虽然官方和民间都有关于琉球被倭国渗透的情报,但是无论是明朝还清朝都没有重视。

琉球先是同时向大明和倭国称臣纳贡,然后只贡倭国。

一直到1879年,松田道之率日军闯入首里城,投靠倭国的末代三司官毛凤来摔碎尚氏的御冠,宣布琉球王政终结。

可讽刺的是,毛氏最后也被迫穿和服向倭国称臣,琉球彻底被倭国控制。

但是渗透琉球,和渗透大明,对大明君臣的震撼是不一样的。

如果倭人明目张胆渗透大明,那就是真的对大明有狼子野心了,这时候大明君臣一定会主动回击。

就是前时空,万历年间倭国入侵朝鲜,前时空的万历皇帝都发动了抗倭援朝战争,最终挫败了倭国的入侵。

更别说这个已经被苏泽改得面目全非,但国力早已经超越前时空的大明朝了。

苏泽从通政司出来,这感觉是为了说服杨思忠,自己又从杨思忠这边又领了一个前置任务。

怎麽感觉越来越罐头游戏了?

苏泽只能再次开始跑腿,这一次他来到了户部。

这一次苏泽直接找上了自己挂职的山东清吏司。

苏泽这麽有把握的答应杨思忠,是因为备边银的预算编制,就掌握在山东司清吏司手里。

苏泽没有直接去拜见山东司的主司,户部郎中葛烨。

而是去了山东司下的商税局,找上了自己的老部下魏恽。

魏恽已经从户部主事升任户部员外郎了,而他能够出任商税局的主司,也是苏泽上疏推荐的。

所以按照大明官场的规矩,苏泽就是魏恽的举主,又是老上司,政治上的关系已经确定了。

虽然魏恽是张居正的弟子,在张居正还在朝堂的时候,他还需要顾忌张居正那边的利益,不能背叛张居正这个座师。

但是只要是稍微正常点的人都明白,苏泽入阁也是时间问题,而张居正要比苏泽大一个辈分,魏恽要如何对待苏泽,答案自然不言而明。

魏恽恭敬的接待了苏泽,并且亲自奉上茶水,然后就恭恭敬敬的听苏泽说明了来意。

听完之后,魏恽说道:

「恩台,今年备边银被张阁老削了一半,大部分都用在了通辽棱堡的建设上了。」

恩台,就是对举主的尊称。

「九边都在争这点剩馀的银子,再挤出来给通政邮递司,怕是张阁老那边也难通过?」

苏泽表示理解的点头,他接着问道:

「我记得备边银,一半都是来自皇帝内帑,也就是金花银拨出,剩下是盐课和杂捐吧?」

魏恽点头说道:

「恩台所言不错,国初的时候,备边银都来自于盐课,开中法废弛后,备边银一半是从金花银拨出的,由内帑补足。」

苏泽说道:

「那这麽说,由备边银拨出给海港城市的通政司经历所,确实不妥。」

听到这里,魏恽松一口气。

苏泽是自己的举主,在政治上他自然要跟随苏泽。

但是削减备边银,这是负责户部的阁老张居正定下的调子,那作为户部员外郎的魏恽,自然也要站在户部的立场上说话。

苏泽接着说道:

「但是疆防之事繁重,备边银原本是为了九边所设的,可我大明的疆域又岂止有九边?」

「恩台?」

「海波千里,同样也是我大明疆域,海上御敌自然也是疆防。」

「海上疆防应该要和九边疆防分开,专设海防备边银,专司用在海防之上。」

苏泽的思路更顺畅,他说道:

「金花银来自田税,陛下从内帑金花银补足边防陆军之费,那海防备边银,应该从市舶税中出才合适,对吧?」

魏恽有些跟不上苏泽的思路,但是仔细想想好像苏泽说的还真的有道理。

金花银补足陆地上的备边银,那由市舶税来补充海防备边银,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苏泽对着魏恽拱手一礼,接着说道:

「葛主司那边我就不去拜见了。」

苏泽说完就转身离开。

看来要将钱的问题一并解决。

回到詹事府,苏泽再次掏出一本空白奏疏。

他划去原本奏疏的名字,改成了——

《请设海防备边银并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二事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