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合作(大章)
十一点的日头已经有些灼人,照在身上暖融融的,一股微风夹杂着青草的方向拂面而来。
老李和李哲父子俩离开施工现场,沿着田埂往回走。
老李回头望了一眼宅基地的方向,咂摸着嘴说:「地基打得扎实,砖瓦也备得足,入夏前准能住进新房。」
李哲「嗯」了一声,脚步却拐向了东边的地块,「爹,咱绕过去看看小黄瓜。」
上个月 24号栽下的腌渍小黄瓜苗,如今刚过十天,正是见长的时候。
小黄瓜苗已有 4厘米高,茎秆像火柴棍般粗细,裹着细密白绒毛。子叶边缘带点浅黄,仍挺括舒展。
两片真叶呈十字张开,一片完全展开如心形,另一片刚舒展,叶肉嫩黄透亮。根部须根缠满土粒,在土里悄悄蔓延,风一吹,幼苗轻轻摇晃。
「长得不赖。」李哲蹲下身,手指轻轻碰了碰叶片上的绒毛,水珠顺着指尖滚落到泥土里。
「李叔,李老弟,你们来了。」一个黑黢黢的身影从地头的窝棚里钻出来,正是负责这片黄瓜地的王二麻子。
他三十来岁,脸上的麻子在阳光下格外显眼,裤腿上沾满了泥点。他手里还攥着个洒水壶,壶嘴滴答答往下淌着水。
「二麻子,这几天没少费心吧?」老李笑着问。
王二麻子放下洒水壶,咧嘴笑道:「应该的应该的。您看这小黄瓜,一天一个样。西边的青刀豆也齐苗了,我昨天刚薅了遍草。」
他说着往西边指了指,青刀豆苗高约 5厘米,茎秆带细毛,两片豆瓣叶挺括,新叶刚冒尖。株株精神,透着股往上蹿的劲儿。
李哲点点头,刚要开口,却见王二麻子搓着衣角,眼神躲闪,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咋了?有难处?」
王二麻子脸一红,黝黑的脸颊上泛起可疑的红晕,支支吾吾道:「李老弟,俺想跟你种大棚。」
「哦?不想种露天黄瓜了?」李哲挑眉看着他。
老李在一旁皱起了眉。当初招王二麻子的时候,他就瞧出这小子心思在大棚上,但想着都是乡里乡亲的,都已经答应他了,也不好直接辞退。
「不是不是!」王二麻子急得摆手,「俺愿意接着种黄瓜,就是……就是种完黄瓜闲下来的时候,能不能跟着学学大棚技术?俺不要工钱,免费帮忙!」
李哲乐了,掏出盒中华烟,弹出两根递过去:「听这意思,是想学成了自己建大棚?」
王二麻子的脸「腾」地红到了脖子根,伸出的手往回缩了缩。
他确实有这心思,可这话被戳破,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老李在一旁看得清楚,拍了拍他的肩膀:「二麻子,有想法就说,甭藏着掖着。俺家老二不是那小气的人。」
王二麻子咬咬牙,像是下定了决心:「是,俺想建大棚,不过不是现在,打算冬天再建。」
李哲把烟递给他,自己也点上一根,烟雾缭绕中,他看着远处连绵的大棚,缓缓问道:「王哥,跟你一样想法的人多吗?」
「多!咋不多!」王二麻子猛吸一口烟,菸灰掉在了衣襟上也没察觉,「您家这回招了十个种露天黄瓜的,八个都是冲着学大棚技术来的。谁知道……」
他话说一半又咽了回去,那没说出口的话明摆着:谁知道天天种露天黄瓜,这有啥可学的?
李哲笑了笑,吐出个烟圈:「这样,你告诉那几个种黄瓜的,谁想学大棚技术,今天傍晚去三号大棚找我。」
王二麻子眼睛一亮,随即又紧张起来:「李老弟,您要我们去干啥?不会是要辞退我们吧?」
「你们黄瓜种得好好的,我辞退你们干啥。」李哲拍了拍他的胳膊,「你们不是想学技术吗?我教你们。」
「真的?」王二麻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手里的烟都忘了抽。
「当然。」
「好嘞!」王二麻子乐得挥了挥拳头,转身就往黄瓜地那头跑,嘴里还喊着:「我这就去告诉他们!」
看着他欢快的背影,老李问道:「老二,你真想把这十个种黄瓜的发展成大棚种植户?」
「是啊,」李哲掐灭菸头,「这批人虽然是来种露天菜的,但都是您招来的知根知底的乡亲,总比交给外人好。您当初选人不也专挑勤劳肯乾的吗?」
老李点点头:「那是,偷奸耍滑的我一个没要。」
「爹,您再去通知下村里的民兵,愿意学大棚技术的,傍晚也一块去三号大棚。」李哲补充道,「他们帮着看大棚这麽久,彼此知根知底,也是靠谱的人选。」
那些民兵虽然不是核心员工,但夜夜在大棚周边巡夜,防火防盗,李哲每月都给他们发补贴,关系一直处得不错。不少人早就旁敲侧击地打听,想跟着学技术。
傍晚。
夕阳给三号大棚镀上了一层金边,三十多号人挤在大棚门口的空地上,叽叽喳喳像赶大集。
有新招来的菜农,也有穿着旧军装的民兵,都是熟面孔,见了面都热络地打招呼。李哲看着这热闹景象,心里琢磨着该建个专门的屋子,既能吃饭也能开会。
他清了清嗓子,拍了拍巴掌:「大伙儿安静下。」
喧闹声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李哲扫视着众人,开门见山:「请大家来的目的,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但我得先提醒一句,种大棚投资高,有风险,大家想好了。」
「想好了!」民兵赵兵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他嗓门洪亮,「李老弟,我们都想跟你种大棚!」
众人纷纷附和,眼神里都透着热切。
谁都看得见老李家这一年的变化:去年还挤在三间破房里,如今二十多个大棚连成片,卡车拖拉机天天忙,新别墅也快盖起来了。这日子过得,谁不眼馋?
李哲点点头,让人搬来块黑板架在墙角,粉笔在黑板上划过,发出「吱呀」的声响。
「想种大棚,首先得建大棚,图纸我会给大家,这不用担心。」他在黑板上写下「建大棚」三个字,又接着写「资金」,「建一个大棚大约要五千块,加上肥料丶农药丶工费等,得六千块左右。
这笔钱得先筹集到,没足够资金的,我不建议贸然动工。」
王二麻子往前凑了凑,问道:「李老弟,听说你当初是从信用社贷款建的大棚,俺们也能去贷款不?」
「信用社政策一年一个样。」李哲实话实说,「我去年是赶上好时候了,今年的政策不好说,你们得自己去问问。」
他又在黑板上写下「农资」:「大棚蔬菜对农资要求高,棚膜得透光丶耐用丶保温,冬天要是保温不好,菜苗轻则停长,重则冻死。化肥也得用优质的,用量比露天菜多,得提前订购。」
赵兵挠挠头:「你当初在哪贷的款?」
「万安镇农村信用社。」李哲答道。
「那棚膜呢?在哪买的?多少钱?」王二麻子追问。
「廊方市塑料厂,四块钱一平米的透明棚膜。」李哲在这方面并没有隐瞒。
众人七嘴八舌地提问,有的问水泥立柱去哪买,有的问肥料用哪种牌子,李哲都一一耐心解答,粉笔在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
等众人问得差不多了,李哲又写下「运输」两个字:「咱们种的是反季节蔬菜,冬天上市,运输中磕了碰了丶冻了都不行。遇着雨雪天路难走,菜运不出去就会老丶蔫,卖不上价。这个问题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