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再强的帝皇也有软弱的时候(1 / 2)

第231章 再强的帝皇也有软弱的时候

沈叶听着乾熙帝的安排,心情很是沉重五公主就这麽死了,乾熙帝心里当然悲痛,可是他的选择,还是以大局为重。

这很乾熙帝!

而乾熙帝之所以要让理藩院一口咬定五公主的死是因为生病,说白了,还不是为了保全他这一国之君的威严和名声。

要不然,亲闺女被人打死了,他连个屁都不敢放,这等事儿一旦传出去,那他乾熙帝的脸往哪儿搁!

可问题是,理藩院要是真这麽闭着眼睛瞎说,而自己正好在理藩院观政,那这口黑锅不就稳稳地扣到自己头上了?沈叶心里直骂娘。

可看看乾熙帝那张铁青的脸,沈叶也知道,这会儿硬顶,纯属没眼色。只好暂时咽下这口气,

闷声道:「父皇,十三弟是怎麽回事?」

「这个混帐东西!」乾熙帝火气蹭地一下上来了,「不知道这个逆子从哪儿听说了静怡的事,

非要带兵去杀了克尔藏!他也不想想现在是什麽时候!」

「朕让他等一等,回头肯定会收拾克尔藏。」

「只是眼下时机未到,可是,这小子倒好,非要给朕整它个逼宫!」

「要不是看在静怡的份儿上,朕非把他关起来读书不可!」

乾熙帝的声音里,又是气又是心疼。

沈叶的心里咯瞪一下。

老十三现在还在上书房念着书呢,朝廷里的事儿他根本就沾不着边。

现在,连老十三都知道了,这意味着什麽?意味着五公主到底怎麽死的,宫里宫外的人,怕是早已经心知肚明,传遍了!

乾熙帝挑这个节骨眼儿上让理藩院上摺子,这不是明摆着让理藩院去挨骂吗?

可是,理藩院敢不上这道摺子吗?

皇帝下的令,让你理藩院背锅,那还不是天经地义的?

沈叶念头一转,赶紧对乾熙帝说:「父皇,老十三还小,他打小就跟五妹妹最亲。一时想不开,也是情有可原的。等再过两年,人长大了些,把书读明白了,自然也就能理解父皇的苦心了。」

乾熙帝哼了一声:「要不是看五丫头的面子上,朕能容他这般胡闹!待会儿你去让他滚出乾清宫!就这麽直挺挺地傻跪着,成何体统!」

沈叶心里直叫倒霉!怎麽这种破事儿都被自己给赶上了?可赶上了也是没辙儿,只能硬着头皮先接了。

俩人又说了几句老十三的事儿,沈叶正琢磨是不是该告退了,乾熙帝忽然问他:「你过来有事儿?」

沈叶忙道:「父皇不是让我处理老九抢铺子那事儿吗?儿臣办完了,过来跟您回禀一声。」

「怎麽处理的?」乾熙帝脸色更难看了。

一个儿子闹心还不够,又来一个!

老十三好岁是死了亲姐姐心里难受,他再火也得忍着。

可老九这个混蛋东西,纯粹是给他这个当老子的添堵,丢他老子的脸!

御史们虽然不敢直接说他半个不字,但是一顶「教子不严」的帽子,他乾熙帝是戴定了!

这也是老九运气好,要是赶上今天被参,乾熙帝才不会让沈叶去处理,直接弄过来当出气筒就是了。

沈叶没有丝毫隐瞒,直接把自己整治的法子原原本本地说了。

一听沈叶用二百两银子强买了允塘的金铺,乾熙帝嘴里骂着「胡闹」,脸色倒是缓和了许多。

沈叶又把劝老九修快速通道的事儿也给乾熙帝交了底:「父皇,既然老九想挣钱,眼下,这修快速通道又缺个带头儿破局的,儿臣乾脆把修到天津那条路子的主意透给他了。」

「老九要是肯牵这个头儿,这事儿准能让他发一笔大财,而且,这钱挣得名正言顺,省得他以后再因为想挣钱惹下什麽祸端,让父皇跟着操心了!」

听到天津的快速通道,乾熙帝眉头轻轻一皱,疑惑道:「从天津修路运什麽?」

「父皇,漕运稳当是稳当,可是速度太慢了,最重要的是,还受河道限制,变数太多了。」沈叶对漕运了然于胸,当前存在的毛病太清楚了。

「眼下朝廷的税银,江南就占了三分之一!万一漕运断了跟不上,或者那百万漕工闹起来,朝廷总得未雨绸缪,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吧?」

「所以,儿臣这段时间就琢磨着,眼下这航海技术是越来越靠谱,近海跑船稳当多了。不如在天津也开一个港口,给运河当个有益的补充,您看如何呢?」

乾熙帝是一个好学之人,他广泛涉猎各种领域的知识,对于航海这方面,倒也不是一窍不通。

他一直禁海,除了前朝郑家反叛的旧事,也是因为对西洋货一直存在着各种顾虑。

此时听沈叶说不能光指望着漕运,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谨慎地道:「这事儿—回头再议吧。

朕乏了,你带老十三回去吧。」说完,他又重新坐回了椅子。

有那麽一瞬间,沈叶突然觉得,乾熙帝脸上竟透出一点儿颓唐之色。

皇帝为啥会是这样的状态呢,沈叶大概也能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