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延寿对此也不太了解,沉吟片刻说道:
「仙长自称是大汉民族主义者,不喜异族,修建时,能凸显出我大汉的风格便可……仙长没有神像,太极阴阳图便是他的象徵。」
为了让大家对太极图有个清晰的认识,老甘还特意请出了陈汤从混元宫带来的太极八卦镜……嗯,只是给大家开开眼,真不是为了炫耀。
刘向捧着八卦镜认真看了一会儿,对一元阁的规划做到了心中有数,接着他问起了选址:
「诸位觉得,修在何处比较恰当?」
甘延寿给出了意见:
「城外择一处庄园便可,若大宗正不弃,我可将家中的庄园捐出来,用以修建一元阁,诸位意下如何?」
大家都觉得老甘有些不要脸,你都占那麽多好处了,咋还没个够呢?
巴结神仙这种千载难逢的大好事儿,也得给我们匀点儿吧?
谷永说道:
「子公将军不远万里将我父的遗骨带回长安,在下心里一直过意不去,不若就用我家的庄园吧,让在下也能尽一份心。」
陈咸大声抗议,觉得这几个货一个比一个脸皮厚。
最终几人商定,用谷永家的庄园来修,因为他家庄园就在渭河边上,其他人的庄园,用来收留流民,等暑期结束,渭河水浅之后,便发动流民,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修筑渭河桥。
这期间,将作大匠要从山中将巨木运出来,少府的人,也要去上郡等地,采集石脂,熬煮后以木桶运到长安,用以木材防腐。
石脂就是原油,加热后能将汽油和柴油煤油等物蒸馏而出,剩下粘稠状的重质油,涂抹在木头上能有效防止腐坏和虫蛀。
石脂的用法,是老甘从《石油发展史》上的看到的,现在大汉不具备提炼石油的条件,但弄点儿不容易点燃的重质油给木头做防腐,还是没问题的。
敲定了修建一元阁之事,谷永感叹起了民生多艰:
「如今我大汉真是多灾多难,不光中原地区有流民,就连长安的百姓,好像也举步维艰,今日傍晚来时,我见城门口有人带着两个女儿,头上插着草标卖孩子。」
这话让大家颇有感触,觉得朝廷确实要进行改制了,否则各地的灾荒会愈演愈烈,土地兼并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王朝末期,百姓动不动就谋反,不是他们不种地,而是他们无地可种了。
而那些占着大量土地的公卿贵族,为了维持高粮价,宁肯让地荒着也不种。
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发动百姓,把故意荒废良田的人揪出来,该判刑判刑,该流放流放,绝不姑息。
甘延寿觉得家里还缺俩使唤人,便冲谷永问道:
「那俩孩子卖出去了吗?」
谷永摇了摇头:
「并未,孩子父亲言称阳阿公主府曾打算收留,但此人家中实在难以为继,等不及阳阿公主府的徵召,想换一笔钱活命,可惜由于价格定得挺高,我路过时,几个问价之人皆未谈拢。」
甘延寿沉吟片刻,打算明天去看看:
「明日老夫下朝后去看看,若能帮忙,便帮一把。」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闲聊,话题换得很快,不一会儿又聊起了修路,准备明早就在朝会上提出来。
关中流民遍地,与其每日施粥让他们活命,不如发动起来,将关中的道路修筑一番。
第二天,谷永在朝堂上说起了修路之事,很快就有人以国库空虚表示反对,双方各种争吵,直到老甘出言,反对的朝臣才哑火了。
没办法,这家伙手中掌握着召唤神雷的令牌,吵架可以,要是因此丢了性命,那就不值当了。
既然没人反对,刘奭当场宣布动用国库修路,然后便散了朝。
甘延寿离开皇宫,骑马前往城门口,老远就看到了两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姑娘,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头上插着草标,有气无力的坐在城门口的石阶上。
旁边站着一个中年男子,满脸菜色,明显是饿了好几天。
甘延寿下马,冲那人问道:
「是你的亲生骨肉吗?」
中年人连忙迎过来,点头哈腰的说道:
「是的,家里人口多,实在养不活了,这位将军您能不能行行好,先赏几个铜板让我们买两个麦饼充充饥?」
甘延寿丢给他一把铜板,接着问道:
「叫什麽名字啊?」
他问的是两个小姑娘,但中年人却以为是问自己,一边数钱一边说道:
「在下赵临,早前家境还算殷实,可惜赋税一年比一年高,我家已经饿死几口人了。」
听到这个名字,甘延寿觉得有些耳熟,好像陈汤天天吵着要寻找的赵飞燕之父,就是这个名字。
他特意指着两个女孩儿问道:
「这两个女孩儿叫什麽名字?」
赵临觉得生意要成,赶紧禀告道:
「此乃长女赵嫣,次女赵蕊……我家嫣儿从小体瘦,脚步轻盈,喜欢跳舞,街坊邻居们都唤她飞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