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汉现在的南方,现在就和美帝热衷于拍摄「超级战舰」一样,也都在用布偶戏,以及精美的纸扎战舰模型,演绎现汉海军如何下四海,炮震四夷。
宣冲:反观前世,拍个「战狼」都被戏谑,可见是没有发展出海权第二阶段。
「民」的不足,让工业克苏鲁的那支舰队,成为全球海军的最大障碍。
宣冲不由吐槽:前世东方历史悠久,是有发展超级海权潜力的;结果到了资讯时代,海疆的民间基础还是渔民冲在最前面,并没有任何一家大资本集团冲锋陷阵。
很显然,海权被阉了。谁阉的,这就不得不提百年屈辱了,可以说是其他传统殴米列强联手乾的。
宣冲小时候很好奇,殴米为什麽要这麽做?华商在当地那麽善良。老老实实交税招谁惹谁了?
来到现汉后,宣冲确定:华商之所以善良老实,那是因为在白人眼里,老大东方帝国一时间淡忘了海军。一旦记起来后,这些华商们都是能在「横行无忌」时,召唤舰炮的潜在「大魔法师」。
于是乎,有着传统海上资本的南洋海商们,是倒在了「华夏舰队重塑」的前夜。
到了宣冲出生时,南洋巨商集团,已经不具备民国时期影响中枢的巨大能量了——民国舰队的飞行中队都是南洋商人们出资。
如同生态圈大灭绝,食物链上层全灭。剩下来的小型化遗种,回归了「吃虫子,果实,树叶」的初始状态。出海还都是复制「义乌」小商品出海,东方海外商人还是单纯的拿着帐本,不拿刀枪的那种。
现汉则是不一样,相当于主历史线上「汪直」「郑芝龙」这类超大海商们,一直存留到近代;他们是从风帆战舰时代,活跃到今天。这些「生态位」的大型食肉种都在。
虽然他们退出了海上主力舰队决战序列,但是他们可没有丢掉海上生意!
自亨汉开始,杭州,广府两地现在是真正的世界级贸易中心。靠海吃海这一行就已经开始形成规模效应了。
这帮海商们是整个现汉内最关注「海权」的社会群体。现如今是不断献金,同时渗透到海军军官中。
「一个国家要打造一支强势海军,需要百年工业化。但若是要打造出一套有效进食海洋利益的系统,则需要的是数百年的民间发展。」
宣冲拿着烂笔头记录小书页,这个小书页会贴在自己船舱中的舰长室内。
在穿越前的学生生活中,为了应付考试,害怕自己忘事,也都贴着这样的便签;而现在,宣冲在是随身便签本上,记录:「海商们的态度,就是东南吃海人们的民心所向」。
…观察「风向」借势,但不能被「裹挟」…
大海商们,对于现汉的海军战略是鱼水情的关系。会把享受到最好的一部分,送给水师将官们分润一份。
但是他们是大型的商资集团,在行事风格上,不是前世渔民那样淳朴。凡是不和他们保持路线一致的海军将领,会遭遇他们暗中拆台。
这些大海商几百年前都是从渔民开始起家的,行为逻辑是「降低风险」。
明末「郑芝龙」那种终极存在,是能抗一切风险的「国际化公司」;同时期西方海外公司可是继承了大航海时期处理海外小国业务时,请退役的兵为安保,掌握让大部分小国政坛家族不敢彻底撕破脸的黑手力量。
别看现在,各种舞会,温柔乡奉上!但吃了丶拿了丶睡了,若是在关键时候,利益和他们不一致了,套在头上的缰绳就收紧了。
所以又一个月后,宣冲看着那些已经被温柔乡拿下的青年军官,提着裤子走出来后,仿佛看到他们脖子上已经套上缰绳。
宣冲眼里,这些同僚们已经变成了「一天到晚,脑子中不知道到底在想着什麽」的愚蠢大学生状态。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多麽高的教育,亦或是多麽高的阶层;男性一旦被下半身事情所困,身体专注为下方分泌,大脑就转不动了,开始遵循他人的设定套路,为其所定。
宣冲的小脑袋瓜,显然没有被套住。
…利益根源是什麽?…
宣冲:现汉海军能否维持住技术上的优势?目前来看,相关工业链和区域经济,现汉的坚船利炮都是占优的。
工业革命后的现汉没有海防危机,即使是西方蛮夷最擅长的船炮,都比不过汉地本部技术积累。
现如今整个广珠口的造船业,就不下于欧罗巴的任何一国;
话说风帆战舰时代,由于现汉缺乏优良的橡木,海上对抗还吃那麽一点亏。
但到了铁甲舰时代,各种舰船吨位体量,就和本地蟑螂一样,敢在体型上争超一流。
现汉闽省珠广区在钢铁冶炼产业和造船业上对周边的岛屿国家都是断崖式领先。
整个南洋就是闽南商人的后花园,类似于欧罗巴把非洲当作资源刷新点,前世北美把南美当作保留地。
宣冲:不过现汉海军其实是有「骤然衰落」的风险,因为现在对抗,都是为了应对东蜀这个区域的大敌;一旦大敌离去了,海商们还会有积极性维系舰队吗?他们还会热衷于在汉土内投资造船工业吗?
…金融的流动性,最终会导致背叛…
不同于泰西海上掠夺,建立奴隶贸易点,汉商在殖民地上的态度是狡兔三窟。
宣冲在调查南洋地区的华语圈子扩张范围后,发现了一个惊人事实:那就是闽文化已经是一个不下于中原的文化圈,其整个湳海区域已经成为了不下于「地中海」的超级文明圈。
一个「罗马」环,已经在南洋形成了。如果说现在岭南和北边裂开,这边体量是不下于两淮经济圈了。
在现汉建立后,中枢强化了对陆上所有地方的权威,海商们作为掌握大量财富的集团,一方面是攀附官方,另一方面在南洋扩张;按「围棋」中规则,要做两个「活眼」。
海商现在和现汉朝廷在「东蜀」这个战略目标上是一致的,其他方面有矛盾。
宣冲翻阅历史,发现朝廷有人早有先见之明。
两百年来,每一个海商都在南洋地方上一些村子内建立了自己的「货物」销赃点,同时也派遣族人入住这些村子。这些南洋的村子呢,也挂上了海商旗帜。而留在当地村子的接头人,也因为娶了当地人逐渐成为村老。
这样的海外设村,就超出朝廷控制之外,而朝廷其实是在意的。
在三百年前,南洋大航海时代早期,海商们不吃窝边草,但很容易吃到别人的窝边草。偶尔有一些村子被抢劫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汉历1744年,南洋大火拼开始;这场火拼之战并没有如同宣冲主世界时间线的明末那样,出现「郑芝龙」那种一统南边海权的怪物。
当时现汉朝廷刚好是强势时期,且当时出现了一位能够在中枢说得上话的岭南总督,这位总督在南洋海商大战的最关键时刻,叫停了海商之间相互攻伐!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位岭南总督并不是为了什麽「避免生灵涂炭」,而是南洋海商们一旦出现统合,出现了一个超级怪物后,朝廷就尾大不掉了。
并且朝廷当时正在经营西域,缺乏财政,正需要税务,需要从南边海商身上收税。所以这位总督的政策就被采纳了。
而海商们相互之间,也都不想让争斗蔓延到陆地上,波及自家妇孺。在朝廷愿意出面管这件事的时候,相互之间也都约定了江湖规矩,海上拼杀是可以,但是到了岸边就不准许祸及家人了。否则就是不讲道义。
各个大海商们在总督大人主持的会议上握手言和后,圈定了自己的岸上接头点。
为了占地盘,他们将陪着自己海上打天下的老人们分配到各个殖民点做「保长」。
这属于在朝廷的监督下进行圈地,整个南洋几乎沿海每一处长久村落带背后,都是有人。自此,按照朝廷在南大洋划分的势力范围,分出八大海商派系。
啥,为啥叫做「海商」而不叫「海贼」。
海商们:啧啧,孩子你太不懂事了!成王败寇,叔叔我翻船了。你叫我海贼,我不挑你礼,但是我现在得给朝廷纳税,给朝廷水师各个基地供奉给养,你还叫我贼!你是想要挨铁拳了。
这位总督姓周,宣冲现在所在的舰队指挥官周胥就是这位大人的后人。
在海军宿舍中,宣冲调查了一个月后,合拢笔记本:逻辑闭环了,我知道「为什麽我被邀请入会」「谁希望我入会」「希望我入会参与什麽」了。
然而宣冲跳出方框,在地图上勾画:」东蜀被灭后,造船业有概率会出现一波转移。这波产业,我得好好合计合计,看看咱家能不能吃掉这一部分「落后产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