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过审了!人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实现吹出去的牛!(求月票)
电影总局坐落在首都中心地带,毗邻着古色古香的胡同与现代化写字楼,灰墙红门透着庄重,门前的石狮子无声守护着这片见证中国电影起伏的地方。
吕睿在02到03年那会,还经常来这儿跑审批。
不过自从睿视界成立后,这类跑腿的事便交给了底下人。
到了总局门口,刚停稳车,吕睿推门下了车,就见几个熟人已经到了。
韩三坪丶任忠伦,还有西影副董孙义安。
只是此刻,孙义安身边又多了位陌生的中年男子,身形挺拔,眼神沉稳,一看就是常年身居高位。
等吕睿走近,孙义安向前迎了一步,主动介绍道:「吕导,这位是我们西影的董事长,张丕明。」
「张董好,久仰。」吕睿伸出手。
他跟这位虽然不熟,但却知道,这段时间西影之所以能持续出力帮忙,都是这位在背后下的指令。
张丕明反握住他的手,爽朗一笑:「吕导真是年轻有为,你的片子我都看过,拍的属实厉害!」
「张董过奖了,您能带领着西影发展至今,主持成立咱们国内首家股份制电影制片公司,才是真的厉害。」
两人热情寒暄着。
旁边的韩三坪和任忠伦虽未出声,但心里思绪却翻涌不休。
西影现在的股份制效果非常不错,拉拢到了不少资金。
如果不是地处偏僻,政策落实不到位,中影和上影想后来居上简直是痴心妄想。
这让两人心中都有些意动。
既然前面已经有人带路了,那麽中影和上影能不能也往股份制公司的方向发展,乃至于谋求上市的机会呢?
寒暄过后,几人便往楼里走去。
韩三坪显然对这地方熟得很,一路走在前面,轻车熟路地带着几人来到一间标注着「局长」的办公室门外。
他抬手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清亮的「进」。
几人鱼贯而入。
办公室里宽敞明亮,书架上整齐码着文件与书籍。
韩三坪率先走上前,笑着对主位上的人说:「童局,人给您带来了。」
随即,他又转向吕睿,介绍起了办公室内的两人:「这位是童钢,童局长;这位是张洪森,张副局长。」
吕睿连忙上前,很识趣的先向童钢伸出手:「童局好,我是吕睿,常听韩总提起您。」
童钢起身握住他的手,笑容温和:「小吕导演年轻有为啊,你的《飓风营救》我可是去影院看了,拍得有力量,有想法!咱们国内就需要你这样敢闯敢试的年轻导演……」
寒暄几句,吕睿又转向张洪森,握手道:「张副局长好。」
张洪森拍了拍他的手背,语气热情:「吕导不用多礼,你的片子我也关注很久了,从《消失的爱人》到现在,一部比一部有进步,尤其是在海外市场的突破,给咱们中国电影长了脸!」
观察着这两位掌握着国产电影「生杀大权」的一二把手的态度,吕睿暗自松了口气。
看来今天确实如韩三坪所言,有好消息,否则两人不可能会这麽热络。
随后,孙义安丶任忠伦丶张丕明三人依次上前问好。
相较于韩三坪,他们在局里的面子显然没有那麽大。
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韩三坪之前曾是一把手带出来的,反观其他人则交际甚少。
但吕睿此前也得到过一些消息。
任忠伦好像跟局里审核部门那边的许多人交际不浅,这也正是上影出品的电影内容大多都比较「大胆」的原因。
有利就有弊。
这不,搞得太大胆,外国片进口权就一直拿不到,反而促成了华影的崛起。
众人闲聊了片刻后,童钢轻咳一声,看向了张洪森。
后者会意的打开公文包,从中取出了《我不是药神》的剧本,递了过去。
「这个本子我看过了,非常有现实意义,难得小吕导演愿意触碰这类题材,实在是有担当,今天叫你们来,其实是想聊聊这片子的后续推进。
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把尺寸拿捏好……既然决定拍,就得下功夫,该弘扬的要好好体现,该避开的要注意规避……不能抹黑,不能走偏,底线必须守住……」
童钢语气沉稳,一番话条理清晰,句句落在「规范」二字上。
换作旁人,或许早就听得分了神,但吕睿心里却乐开了花。
他可不是傻子,这些话拆解下来,核心意思再明白不过:
「按剧本拍,别往里夹带私货!」
他终究还是没忍住,试探着问道:「您的意思是……能拍了?」
童钢笑了笑,点头道:「拍摄许可证最迟月底就能下来。」
吕睿心头猛地一松,一股大喜随之涌了上来!
折腾了几个月,总算有了准信!
不过这时,童钢却又补充道:「后续有什麽需要对接的具体事务,你直接找洪森就行。」
众人目光齐刷刷转向张洪森。
张洪森表情一正,语气严肃地叮嘱:「吕导,《我不是药神》这题材太特殊,所以有些禁区必须得拎清楚:
涉及医药行业的部分,不能刻意丑化正规药企;对相关部门的描写,要基于事实,不能为了戏剧冲突刻意制造对立;
至于走私情节的尺度要严格把控,不能有任何美化倾向;还有病人群体的刻画,要体现困境,但不能渲染绝望或煽动情绪。」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卫生部门丶海关丶公安那边,都会派人跟进拍摄,务必记住一点,千万不要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