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嫣然入东宫,小秦氏自焚
嘉佑六年,半月时日一晃而过,
余嫣然进宫前一日,明兰特意带上小桃前来探望。
先前在宥阳时,不仅大伯母李氏给了她不少金银首饰。
姑姑盛更是一见面就塞来满满一把金瓜子。
明兰特意找出几件送去翠宝斋请匠人重新熔铸,给嫣然打了一副沉甸甸的头面。
闺房内,经嬷的悉心教导,嫣然名门贵女的气度更甚从前。
她接过明兰塞来妆匣,眉道:「哪里要你这般破费,祖母说以后我在东宫的用度都有定例,
这些首饰你该自己留着才是。」
明兰灿然一笑,熟稳的往软榻上一坐。
「嫣然姐姐,你我之间还要说这些见外的话?」
小桃乐呵呵的站在一旁,紧跟着道:「大姑娘就收下吧,这套头面我家姑娘早早就备好,只等今日给您送来。」
嫣然闻言,眼下水光盈盈。
「也罢,明儿,我也有样东西给你。」
她转身打开箱笼,取出一卷用锦缎仔细包裹的绣品。
「再有几日恰好是你的生辰,我也不知到时候有没有机会与你见面。」
「索性现在就给你,只当是提前贺你了。」
绣品徐徐展开,明兰有些惊讶,「这不是我替你裱的百鸟朝凤吗,你没送给你继母?」
「我回来后左思右想,觉得继母她不配有这般好东西。」
「不瞒你说,我祖父已经抓住她在外头放印子钱的证据,连着她这些年暗中贴补方家的帐目,
很快便要查个水落石出。」
「只要能让我爹爹休妻,余家从此便天下太平了。」
明兰端起一盏错认水,连连点头。
这些年通过盛老太太和嫣然,她听过不少关于方氏的事情。
只觉余老太师一生清明,唯一看走眼的,就是当初让方氏进门做宗妇。
「明儿,好在太子妃是你大姐姐,否则我这心里,只怕比现在更没底。」
嫣然抿了抿唇,吐出一口浊气。
她虽相信祖父的选择,可事关终身,多少还是有几分志忘与迷茫。
明兰垂下眼眸,有些话她现在实不知该如何告诉嫣然。
于是乎,宽慰道:「我大姐姐最是温和公允,太子殿下亦是明理宽厚之人。」
「如今这汴京城中,不知有多少闺秀盼着能入东宫,却苦无门路呢。」
「是啊。」余嫣然轻声应道,眼中泛起些许期待。
「等将来你定要多来陪我说话,我只恨不能拉着你与我一道进宫。」
「我———」明兰一时语塞。
想到先前赵晗所说的报答,心中不禁出现一抹难以名状的感觉。
见她这副模样,嫣然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明儿,你怎麽了?」
「没——没什麽。」
明兰回过神来,心中暗暗劝自己这件事情唯有听天由命,根本不是她能够左右得了的。
翌日,吉时一到。
嫣然告别父母宗亲后,乘坐厌翟车,在一众女官与内侍的带领下,自侧门进入东宫。
与此同时,文华殿内。
张辅丶韩章丶申时其以及赵晗等几位大臣皆在此处。
赵祯手持一份奏章,语气沉静,「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
「这个馀思贤,颇有馀老太师年轻时的风范。」
申时其上前一步,拱手道:「官家圣明。」
「当初他会试与殿试时所作的策论,立论宏阔,谋略深远,臣至今都是记忆犹新。」
余老太师深知自己几个儿子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便倾尽全力培养侄儿馀思贤。
在翰林院期满后,在余老太师的安排下,馀思贤自请外放历练。
只等期满后回朝招试官职,再晋升两制,官至执政,按照这条路,直到路身内阁。
赵祯对其亦是颇为重视,否则也不会直接将他送往两浙这等富庶又好出政绩的地方历练。
赵晗目光微凝,河湟地区为吐蕃政权,位置正好在西夏的西南方向。
李元昊时期,因西夏不断对外扩张,侵蚀吐蕃的牧场,
这些年,大周与吐蕃一直处于一种松散盟友的状态。
吐蕃王确厮罗于天圣十年,被赵祯授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
景佑三年,授确斯罗为保顺军节度观察留后。
宝元元年,加保顺军节度使,兼邈川大首领,并且定期向大周进贡马匹,大周则回赠其金银,
丝绢丶茶叶。
眼下有神机营,在赵晗看来,西夏即便与吐蕃联盟,对大周来说也不足为惧。
只是若能顺利控制河湟地区,就等于在西夏的软肋上架了一把刀。
届时可从熙丶河丶洮丶等州直接出兵,威胁西夏的右厢河西地区,使其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馀思贤遣人送来的这份奏章,属实让他颇为意外。
眼下吐蕃正处于源源不断的内斗中,厮罗先后有多位妻子。
第一位是丞相李立遵的女儿,生下长子瞎毡和次子磨毡角。
李立遵权势滔天,当初正是在他的拥立下,厮罗才成为如今的吐蕃王,
因此,他屡次上书要求确嘶罗封自己为赞普。
赞普一词在吐蕃百姓心中为天神之子,具有无与伦比的神圣性。
历来是吐蕃王室血脉才可有的称号。
一旦答应册封,自己的确厮罗血统将彻底失去了神圣性。
权衡之下,确厮罗毅然决定摆脱其的控制,与其彻底决裂。
李氏也因此失宠,被强行送去出家为尼,处于软禁之中。
第二任妻子乔氏由此位居正宫,其家族势力尤为强大。
生下了第三子董毡,董毡深得确厮罗喜爱,自幼被留在身边作为继承人培养。
瞎毡和磨角毡全都不愿在确厮罗百年之后,跪下来向三弟董毡卑微称臣。
于是,瞎毡暗中联络生母李氏的亲族将她从软禁之地营救出来,接着带上李氏和自己的人马直奔河州从此割据一方。
磨角毡见大哥开始自立门户,也有样学样,带上部从人马占据宗哥,称雄一方。
整个吐蕃政权,一分为三,确厮罗担心西夏和大周趁虚而入,也不好发兵去攻打自己的两个儿子,便一直默许他们割据自立。
嘉佑三年,瞎毡和磨角毡相继病逝。
政权由各自的儿子继承,依旧不愿归顺确厮罗,而且愈发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