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养老机构场景,我们针对小元机器人在软体层面增加了护工模式。」付晨向周明华等几大考察团负责人介绍道:「比如说具备精准喂食与防食监测能力。」
屏幕里播放着一个小元机器人护工轻托起一位模拟吞咽困难的老人下颌,用特制的软勺将糊状食物精准送至舌根适宜位置。
付晨为众人介绍道:「小元机器人护工集成在手指上的微型压力传感器和视觉感知系统的协调,能实时分析吞咽肌肉运动和喉部振动,一旦监测到异常,喂食动作立刻停止。」
「又比如说离床预警与防跌倒能力。」
「当床榻的压力感应垫感知老人有起身意图时,机器人护工会迅速响应。」
「当老人坐起,腿悬空瞬间,覆盖着温感材料的机器人双臂已形成稳固支撑,且能精确感知老人重心哪怕很微小的不稳。」
在场的一众考察团成员,都不由得连连点头,有的人对小元机器人的能力感到惊叹。
「夜间安全巡逻与应急响应也是重点—」
付晨微笑着介绍道,旋即示意考察团等人看一段演示画面。
只见画面里的一个机器人护工在走廊行走,头部传感器发出不可见的丶用于生命体徵监测的低能量波束扫过屋内。
另一个房间响起物体坠地的闷响和微弱的声音,机器人护工迅速响应,精准识别声源房间,门禁系统联动解锁,门禁需要机构授权。
机器人护工迅速进入房间,同时将警报和实时画面传输至值班中心。
同时,机器人护工迅速评估跌倒老人的状况,它没有贸然移动,而是启动应急通讯,并安抚的同时,等待专业医护。
周明华顿时说道:「专业啊,比业内那些经验丰富的护工都要专业。」
在场几个考察团的人相互交头接耳,谈论着,各自连连点头,对于小元机器人护工展现出来的专业护理能力相当之满意。
比人工更专业不说,最重要的是机器人真的可以做到24小时随时响应,也不会累,不会摸鱼,
服务质量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降低,这些都是人类护工所不能比拟的。
而且,还不用给机器人发工资。
日常开支也就只有电费了,相对于其它用电设备,小元机器人算是比较耗电的,但相比较工资而言,那点电费钱就算不得几个钱了。
另外一项开支也就每年送达元界智控的授权服务中心年检一次,包括消费者购买的小元家政服务机器人。
公司是建议半年送检一次,每年至少强制送检一次,否则后面出了问题是会影响保险赔付的。
机器人也是要定期「体检」的,这是为了确保使用正常,各项功能正常运作,排除潜在的隐藏故障隐患。
因为产品面向的人,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小孩这些需要照顾的成员。
用户送检一次,需要支付2000元人民币的「体检」费用,这算是机器人的维护成本支出,如果每年送检1次,正常使用寿命10年,总的开支最低2万元,最多4万元。
一小时后,公司的董事方雨舟接待一众考察团到一间大型会议室。
「我公司为养老机构打造了一整套专属解决方案,尤其是保险保障这一块。」
方雨舟看向众人有条不素的说道:
「首先是保费打包,根据机构采购机器人的数量丶部署区域风险等级,如失能失智区系数等因子进行综合定价,预计每个机器人护工的保费约等于2万元到3万元人民币/年」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顿时面露说异。
与会的周明华当即打断道:「方总,这不对吧,怎麽保费是单体用户的两倍到三倍?不是每年1万块钱?」
方雨舟笑道:「稍安,待我把话说完。」
闻言,周明华不再多言,伸手摆出你说的手势。
方雨舟环视众人说道:「保费相对单体用户高,是因为场景不同,但我们提供零后顾之忧,机器人护工核心部件非人为损坏损毁丶或者因自身故障导致第三方,比如老人丶访客丶财产损害的,
元界智控下辖子公司元盾智保承担首要丶足额赔偿责任。」
老人尤其是失能失智的老人出问题的概率高,意味着风险等级高。
以往可以推责,甚至甩锅给护工。
但如果换成了机器人护工,这一招就没法玩了,根本没法甩锅,因为机器人护工在工作时,等于全天候录像工作留痕,铁打的视频作证,还是第一视角,谁的锅就是谁的,根本甩不了。
这也是元界智控敢承担首要且足额赔偿责任的底气所在,一来是对自家产品的巨大自信,二来不怕被讹诈,全场都有录像,是不是机器人护工的责任,有录像为证。
真要是机器人护工的责任,元界智控也认,该赔的赔就是了。
人类护工往往成为背锅侠就在于他工作时没法同时拍视频工作留痕,有时候根本说不清,还容易陷入自证陷阱。
此刻,周明华等人寻思了一番,倒也觉得不是太离谱,能够接受。
相对来说,养老机构这个场景面对的总和风险系数更高,保费高也没啥好说的。
他们这些养老机构运营方倒也不是很抗拒,大不了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老机构养老的客户就是了。
方雨舟继续说道:「另外就是专属快速通道,机构报案,元界智控有专门对接的工程师2小时响应,优先提供备用机,72小时完成核心维修货更换。」
「其次数据赋能管理,在严格的隐私保护框架下,我公司可以提供机器人汇总的匿名群体健康趋势报告,如区域平均活动量丶常见风险时段,辅助养老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雨舟把整套解决方案介绍完毕,便让在场的养老机构考察团们自行考虑。
末了,周明华询问道:「方总,贵司什麽时候能够发货?」
方雨舟笑道:「有大把的现货,我们早就提前扩大产能,库存里现在有不下5万个机器人,随时可以发货。」
事实上并非扩大产能,而是原来的产能就可以做到月产量超过3万个,产能拉满的时候能干到5
万个。
小元机器人发售上市初期没有贸然大肆生产,但三个月后确认产品没有库存积压风险,于是就开始扩大产能了,不然很多工人就没活儿干,产线开工了就不能轻易停工停产。
现在消费者购买小元机器人,都不用等了,每家线下店都有库存。
要是去线下店购买,当天下单当天就可以提货带回家。
周明华再无疑虑,当场说道:「我公司采购6500个机器人护工。」
在场的同行都吃了一惊,方雨舟也为之侧目。
别看数量不过万,单价可是78.88万,6500个的采购额那可是要51.27亿,能有这般雄厚实力的养老机构并不多,不过周明华执掌的养老机构就是其中之一。
接下来,在场的其它养老机构考察团也都纷纷下达采购意向,先后开始报单。
这次总共来了16家养老机构,都是中高端养老机构。
另外15家的实力就稍弱了,基本都是在1000到1500个的采购量,
(Ps: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