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还是老板更阴间一点
萧湘子说的想法,其实正是张大安一直在做的事情,新东圩港中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事情。
这种原本应该是掌握释经权「婆罗门」的生意,被张大安硬生生通过牛逼到无可挑剔的硬实力给夺了过来,也就导致了一发不可收拾。
干掉新东圩港中学的最佳时期,就是在张大安拿到吴都大市中考状元的时候,而且只能用未成年这事儿来运作,还是倒逼社会舆论让市场跟张大安隔绝。
操作上是不能有张大安去拒绝市场的,这有区别。
但到了张大安拿到全国状元之后,就有了金身,这时候已经没戏了。
只是没想到后续一年一次逆天,纵使旧有的利益集团再怎麽反应迅速,可利益集团又不是穿一条裤子的。
否则哪来那麽多「低调一族」送孩子过来报名?
都是「婆罗门」,谁不知道谁啊。
到马洲分校一出来,未来的事情就已经注定。
四六九五年考上省重点高中的学员,不一定会记住高中三年全部的任课老师,但一定会有「新东圩港」的烙印。
想要消磨掉这些看不见的烙印,得等到他们读研的时候,并且还得是导师愿意带他们飞的情况下,才会将「座师」从张大安换成研究生导师,也就是以导师门人自居。
倘若研究生导师就是拿自己当牛马,时不时还把自己的论文给别的师兄弟,那对不起,到哪儿都还是张大安的学生。
而张总教头这样的学生只有四六九五年这一批吗?
后续每年都会增加,并且会不断增加。
这其中的独特性,还是跟复读有关。
复读这个事情,它就是跟选择丶梦想以及未来息息相关的,哪怕是家里颇有资产,以传统「富不过三代」的危机感,除非突破了天花板,财富足够撑到第四代第五代冒出来拔尖的人物,否则家庭甚至是家族的人才培养,不可能有半点松懈。
到四六九八年的时候,新东圩港中学的性质,已经从「梦想许愿机」向「城乡结合部稷下书院」发展,就算在老家小有影响力的学员家庭,也需要新东圩港中学这个平台来强化一下人脉。
有学员和学员的,有学员家长和家长的,有学员和教练员的,有家长和教练员的……
至于说「状元街」「状元楼」衍生出来的商业产出,只是这种人脉扩充的折射。
以「老东北」这个小店为例,它就是具备了广泛加盟连锁的基础,而当初开店的大姐要是拉投资,直接从学员家长里面拉人就行,完全不需要在外面吆喝。
进退自如,上下由己。
甚至「老东北」可以等四年后孩子大学毕业了,再把生意扩大,完全来得及,这四年哪怕一家在外的分店都没有开,也不会有什麽太大的影响,权当商誉沉淀。
四年后随时都可以爆发,想开去哪里就开去哪里,想开多少家就开多少家。
只不过能在「状元街」落脚生根的,眼光也跟着历练了出来,倘若真要把生意做出来,还不如跟着新东圩港中学一起混,必要时候,由「张安教育」来操办商业扩张,保留好「老东北」这个招牌,传个三代人不成问题。
这其中的利益关系,「张安教育」内部因为教书的太多,同样是知识分子,能感受到老板那报复社会变态心理的,其实很少。
真正一开始就觉得不对劲的,反而是邱建民这种「老油条」,不过「老油条」不是老傻子,他现在退休待遇很高,没必要用未来没发生的情况,来斩现在看上去还挺正常的「张安教育」。
至于说以后什麽么蛾子都冒了出来,那关他什麽事儿?
他就一退休老头儿,什麽都不知道。
眼下在一场平平无奇的「张安教育」会议上,马洲分校校长萧湘子把事儿一说透,对其馀人的震撼可想而知。
连韩铁拐这种张大安的铁杆心腹,也是心脏控制不住狂跳,有一种「图谋大事」的刺激感。
然而多媒体画面上的张大安面色淡定,像是理所当然一样,听着萧湘子继续说着各种刺激选择下的刺激结果。
「我们要是做『张安学院』系列,最终谋求合并成立『张安大学』,整个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是需要有品牌市场的。那麽对于办学来讲,市场本质就一个:毕业生去向。」
「常规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的当下,目的就一个,就业率。哪个学校毕业了不愁找不到工作,哪个学校就是强,就是好。而且不仅仅是要就业稳,还要岗位优质,招牌也就越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初步定位,就不能太低。招生上可以放宽,毕业上严格收紧,跟其它大学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不搞『宽进宽出』,而是搞『宽进严出』,在一些竞争激烈的专业领域,则是搞『严进严出』。」
「以『新东圩港中学』本身这个品牌为例,本部校区丶马洲校区丶江皋校区,最出挑的还是本部校区,为什麽?因为有『状元班』,『状元班』就是品牌下面的顶级高端定制。」
「那麽同样的,『张安学院』系列,以老板现在的产业分布来看,一个食品,一个生命健康,一个电子信息,一个教育培训。这四个产业,就可以对应四个核心学院,像中吴大学的『张安学院』,可以在一到两年后,变更为『张安食品学院』,当然变更之前,最好是将学校整体搬迁,选择回到沙洲市办学,强化成未来『张安大学』的重要核心院系,定向给『张安食品』输送人才。」
「在这方面来讲,老板的优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张安食品』本身,技术员也好,还是说食品工程师,在行业内都是一流水平,单一产品也做成了国内顶级。那麽只要企业还在有序扩张,再加上老板就算要退休,那也是四十年后的事情,四十年,熬也能熬死周边地区除了太湖轻工大学之外的所有竞争对手。」
「这个过程中,老板在沙洲市内部的影响力,将会逐渐达到巅峰。对于『张安教育』的核心骨干还有高层管理来说,这也不怕出现政策上的剧烈动荡,相当于有了一个大本营,沙洲市就是我们的『虎牢关』『函谷关』。退回来随时还能打回去,毕竟规模上来之后,沙洲市不支持也只能支持,而且还会拉上暨阳市丶虞山市丶马洲市丶江皋市等等周边地区的兄弟城市一起支持。」
「道理也是很清晰的,四十年,哪怕今年出生的小孩,四十年后的工作岗位,难道会是村长丶镇长或者哪个街道办的办事员吗?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说风险,我想我讲到这里,大家也都清楚风险,不过我相信,风险问题如何处理,我无法给出答案,但老板肯定能解决。」
萧湘子这一段发言,把韩铁拐炸得七荤八素,他这时候回味起来,才惊觉老板简直是深不可测。
这操作要真成了,那是相当的阴间啊。
他一想起原总校长张正东的风格,再对比起来老板,不由得感慨,到底只是叔侄,不是父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不过,有一点韩铁拐也是兴奋,那就是「张安大学」这个概念。
真要是成了,那自己这辈子,也算是做了一份大事业,可不是只教了一批学生这麽简单。
青史留名不一定,校史留名还是可以的。
新东圩港中学这块招牌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张安」两个字,可惜现在已经不适合更名为「张安中学」,在现阶段的名气那是相当的足。
可要是时间线拉长到萧湘子嘴里的四十年,不如「张安中学」一根毛的。
现在「张安大学」反而有希望先诞生,韩铁拐心中也是火热,过个十几年他退休的时候,混个管理杂务的副校长,那也是相当不错啊。
怎麽着也是一方宗门的开山长老,校史一翻,那也是榜上有名。
「关于萧校长提到的『张安大学』呢,十年之内,是肯定要开张的。国家现在的大学扩招规模,是跟逐年递增的考生数量挂钩,同时也是为了延缓社会上的就业压力。给个三年四年的缓冲期,也就不会带来太大的就业冲击。」
「但是呢,这个过程不是无限增长的,会有一个上限,考生人口的波次,跟『婴儿潮』时期的波次是挂钩的,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在未来十五年内逐步投入进去,就会开始出现结构性的问题。」
「在那个时间点的前后五年之内,再想推动『张安大学』,难度会非常大。」
「所以既然萧校长提到了,那也就顺便开个通气会,大家做到心中有数。未来我们就是逐步打通全链路,除了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坚决不碰,剩下的都可以做。」
「我说十年之内开张,但实际的操作上,就是以四六九九年『张安学院』的第一批入学新生开始计算,五年后参加工作,通过行业口碑来带动四七零零年丶四七零一年丶四七零二年这后续三届毕业生的就业面。只要时机合适,即便不是完全成熟,就要推动升级成『张安大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科建设,要有大量科研产出。其中教育专业也是如此,所以『张安教育』注册的三级主讲及以上教练员,在这五年中,也要提升学历的同时,在教育专业上有论文产出。」
「期间我会跟相关研究机构合作搞一个学术期刊,为将来我们抢地盘提前埋几颗子。其中『金榜博客』也会将线上文库剥离,给予各所大学优惠,五年后收网。」
「……」
「……」
「……」
「……」
要论逆天,还得是老板啊。
萧湘子这一刻脸皮发抖,他此刻是真的有些连呼吸都无法控制,老板这种人,将来一定是死刑吧?
自己跟他混,估计最少也是个无期。
韩铁拐他们大概是死缓。
他妈的这也太刺激了!
像赵一万丶钱小双这样的,这会儿再单纯也听出来味儿不对,自己怎麽着也是得随个「有期徒刑十五年」啊。
跟这帮人心惊肉跳不同,身为老板,张大安稳得很,根本不慌。
他这两年狗叫声这麽多也不是白狗叫的,上个月二十一号,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在江宁召开,张大安人没去,但老陈代替他陪同文宣部的大佬列席会议。
学习去年和今年两个「讲话」的精神,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改革与发展。
至于说哪两个讲话,谁讲的,去看「张安教育」墙上的合影吧。
去年八月七号讲了一次,张大安在电视和网际网路上跟人对喷,隔空「骂战」;今年四月二十八又讲了一次,张大安继续到处喷人,而且将「金榜博客」的威力彻底地展现了出来,并且还搞出了「关键词」社交互动工具——「聊吧」。
可以这麽说,张总教头在国内社会科学发展的理论建设上,那是没有半点儿功劳;但是在国内社会科学改革的应用工具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的极具时代鲜明特徵的……贡献。
一个「金榜博客」,一个「聊吧」,直接把他送进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进行旁听。
只不过这事儿不方便宣传,容易让张总教头少赚不少昧良心的钱,所以他也知会了一声,说儿童节就要去一趟日本看德国队单刷沙乌地阿拉伯。
于是二十一号的高规格会议,他就翘了。
让代替他过去的老陈是瑟瑟发抖,毕竟他就是最菜的那一个。
社科院的各路太上长老都悉数到场,老陈往那儿一坐,前后左右都是领导丶首长。
可以说是被坑得不轻,不过呢,老陈也承认,自己居然提前在这麽高级的场合亮了相,国内也算是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