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2 / 2)

袁管事又转身小跑回去,指挥着将一群孩子带过来,进入后门,随着孟昌辉一路走到一个空旷处,这里已经有许多人等着,都是半大不小的孩子,瞧着都像是育婴堂的。

“你们在这里稍等一会儿,还差一些人,等来齐了咱们再发东西。”

“好好,您忙您忙。”

孟昌辉原回转到门房处,唐盛道:“就差一处了。”

孟昌辉坐下,忍不住小声道:“唐兄,你说六阿哥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要关照这些育婴堂的孩子,给他们多送些粮食衣物不就好了,为何要让他们来做报童呢?他们有些连数数都不会,真能卖好报纸吗?况且育婴堂管吃不管教,我有些担心这些孩子的秉性,他们到时候要是偷偷藏下卖报纸的钱,咱们怎么办?总不能把人扭送官府吧,这要是传出去,不是丢六阿哥的脸吗。”

唐盛年龄大些,阅历也深些,道:“给粮食衣物只是一时的,这些孩子年龄都不小了,育婴堂不会一直养着他们,等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被安排做活,那些活计可不轻松。六阿哥应该是心善,想给这些孩子一个轻松些的出路。”

“不会数数没什么,一份报纸两个铜板总是能数清的。至于藏钱,这倒是不用担心,每个人发的报纸数量固定,卖的钱也是固定的,很容易清算。你不要小瞧这些孩子,他们从小摸爬滚打的长大,算的精着呢,咱们管两顿饭,每日还发钱,他们只要不是下了狠心想逃离育婴堂、逃离京城,就不会傻到带着卖报纸的那点钱跑路。”

第55章

唐盛和孟昌辉闲谈几句,等来最后一处育婴堂的人,将所有人集中在一处,唐盛留下指挥所有孩子按大小个排队,孟昌辉则去延绥阁通知同僚们。

很快,孩子们就看到有大批人搬着抬着一些东西过来,在他们面前将十张桌椅一溜排开,其他东西分做相同数量放在桌子旁边,桌上摆好笔墨纸砚。

“钱组长,您说两句?”唐盛说话的语气有不易察觉的羡慕,半月前,他和被称呼为钱组长的钱阳还是一样的身份地位,都是编辑,但就在第一期报纸刊发前,钱阳却忽然被六阿哥看重,专门打招呼让贝子爷培养提拔,于是他们这些编辑就被编成一个小组,钱阳出任小组长,一下成了他们的上峰。

与他同立的孟昌辉也很羡慕钱阳,不过他野心更多一些,编辑组能有一个组长,他们这些记者难道就不行。

钱阳被提拔后虽然意气风发,倒也没有得意忘形,此时道:“不了,今天是第一天,这么些孩子还要一个个登记,别耽误时间,开始吧。”

“是。”

听闻吩咐,早已被安排好各自职责的报社众人立刻按照分工就位,负责登记的人在桌后坐下,负责发东西的人立在桌侧的物资旁,负责维护秩序则带着各个育婴堂的管事将孩子们排在桌前。

唐盛负责登记,看着站在桌前的第一个孩子和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第一孩子瞧起来不过八九岁的年纪,脸上瘦的没有二两肉,倒是显得眼睛大了不少,听见问话怯生生的回答道:“赵、赵七。”

唐盛也不觉得这名字奇怪,一个育婴堂几百个孩子,管他们吃喝拉撒就够那些管事的忙了,哪还有心情一个个去给起名字,不过是按这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样的姓,然后从一排到二十罢了。

在按六阿哥要求制成的表格中写下‘赵七’,又问:“几岁了?”

赵七听到这个问题眼睛瞪大了些,不知所措后浮现出些许害怕的情绪,条件反射的去看袁管事,他不知道自己几岁。

袁管事自从报社众人来就开始眼观八路、耳听八方,生怕错过一点儿能表现的机会,自然是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连忙奔过来道:“怎么了,唐编辑,是不是这孩子说错话了?”

“不是,我是问他年龄,他好像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