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5(2 / 2)

“皇阿玛,您说的这些儿臣都明白,也都想过了。”弘书正经道,“正是因为明白外出可能会面临的危险,所以儿臣才想着趁着钦差大臣这个机会外出,有大军在侧,儿臣时时刻刻位于大军中央,若这样还有人能冲进来伤害到儿臣,那儿臣即便是躲在宫里也是没用的。”

“至于四川。”弘书顿了顿,直言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岳钟琪绝无可能造反,这甚至不是因为他有多忠心,而单纯地只是因为他不是个傻子。在您和祖父的治理下,如今的大清不说盛世,至少大多数百姓都是安居乐业的,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岳飞后人,岳钟琪不会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他造反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才会把曾静直接送到您面前来。”

胤禛黑着脸,高涨的火气让他脱口而出:“饱读诗书就不会造反?吕留良难道不够饱读诗书?说不定正是因为他饱读诗书才更会选择造反!毕竟在他们这群饱读诗书的汉人眼里,我满清就是异族!他岳钟琪身为岳飞的后人,若是不造反,就是背叛先祖!”

弘书抿了抿唇,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阿玛终究还是十分在意这一点的。

为了不被提前泄露自己的打算,所以弘书一来的时候就让阿玛把其他人都挥退了,这会儿没有外人,弘书也就大胆放下规矩,搬了个小墩子坐在他阿玛身前,看着他的眼睛认真说道:“可是皇阿玛,我们本就是异族啊。”

胤禛眉目紧压。

“这里没有外人,儿臣想和您当普通父子一样,说说掏心窝子的话。”弘书没有退缩,“阿玛,我们是满人,对于占据这天下绝大多数的汉人来说,我们确实是异族。不止我们,蒙古人、苗人、瑶人、回人等等,都是异族,但是异族又怎么样呢?这片大地上,从古至今生活的异族还少吗?现在的汉人里,又有多少以前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存在?您在《大义觉迷录》不也说了,炎帝在上古时期都被称为蛮夷呢,可现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不照样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

“阿玛,当我们不在乎它的时候,异族也不过是一个区别身份的名词而已,您不喜欢这个词,那我们换一个就是了,民族如何?由万民组成的族群,我们不讲血缘,讲文化、讲语言、讲历史、讲习俗,当在这几个方面拥有共同性的人就是一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可以有很多个民族,我们是满族,汉人是汉族,蒙古人是蒙古族,苗族、瑶族、回族……而对外,面对鄂罗斯、英吉利、西班牙这些文化语言更加不同的国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统一成为一个民族,就叫……中华民族,如何?”

“阿玛,儿臣一直知道,您不想像先祖们一样,只做满人皇帝,您想做的是天下共主。”

“儿臣也是。”

“儿臣也和您一样,想做天下共主,想做承继了从秦到明正统的中华皇帝。”

“要做到这一点,儿臣觉得,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去除掉心中给自己的身份枷锁,不偏满人,也不偏汉人。这天下,只要是在我大清疆域之内生活的百姓,无论他是哪个民族,都是我的子民,我只会用法律去审视他们,而不会用身份去给他们定个三六九等。”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子民面对外人时,不会说我是汉人、我是满人,而是说我是清国人!”

“就像,汉人和唐人一样。”

胤禛眼神触动,他一直都看得出来,儿子对满汉之别并不特别上心,他曾经一度也波动过,想要教导儿子满汉之别,但每次都在冥冥中放弃了。彼时他并不明白是为什么,如今倒是想通了:或许,他潜意识里知道,想做天下共主,就不能在乎满汉之别。他已经晚了,却不能再给儿子套上这层枷锁。

不过……

“你说的很好。”胤禛从未如此清醒地意识到,儿子真的能成为天下共主,但,“这和你不顾自身安危要去四川有什么关系?”

弘书:……

阿玛果然是直男机器人吧,这样的气氛他都能抓住‘最不重要’的那点。

弘书深吸一口气,坚定地道:“当然有关系!”

“阿玛,儿臣想做天下共主,想让我大清万世不易,但做天下共主难道只靠想想就行吗?想要做出远超前人的功绩,就得有远超常人的能力。儿臣是聪明不错,但这天下神童何曾少过?只靠聪明是不行的,坐在皇宫里、埋首于案牍,或许能让儿臣成为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却绝不可能让儿臣成为文韬武略的开拓之君。”

“阿玛,说个大不敬的话,您为什么在没有接受过正统储君教育的情况下还能做的这样好?能想出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这样立竿见影、泽被后世的政策?是因为您在潜邸的时候,常常去各地办差!您看见过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