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收益更高的打法
气氛都到这了,余惟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抛开直接的好处不谈,在这种大型舞台多演出一次本身就大有神益,不仅能展示自己,也能抬高自己。
要是真接住了场子,对上是大功一件,对下也是一桩美谈。
余惟只是咸鱼,不是不知好歹,这种机会没必要错过,表现越好,他以后的血条就越厚。
徐熙年就是绝好的例子,他的塌房是咎由自取,但事发后主办方第一时间跟他做切割,除了所谓的面子问题,其实还有一点,他没有不可替代性。
换句话说,他没有被保的资格。
于音乐会而言,他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6分歌手,除了稳定一无是处,换了有麻烦但不多。
要是换成真正的大人物,说句实在话,就算塌了,热搜也能瞬间被压下去。
对于艺人来说,知名度只是声望,重要性才是血条。
余惟倒是不觉得自己会塌房,但如今这大环境,行得端也架不住别人泼脏水,坐得正也抵不过各种算计,提前武装自己总是对的。
谁会嫌弃自己血条厚呢?
更别提还有双倍演出费和春晚直通名额了,那还说啥呢,我唱不就完了。
见余惟应承下来,汪琪和音乐监督明显松了一口气,但他们也没轻松多久,转而又变成了一副严阵以待的姿态。
同意救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他唱什麽?
徐熙年原定的那首歌肯定是不能再唱了,这种时候必须切割的彻底,把他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换歌的话又关系到一个排练时间问题,现在早上八点出头,距离演出正式开始11个小时不到,乐队不一定忙得过来。
演出在即其他节目也得练,总不能围着这一首歌转吧?
现在的最优解就是找一首现成且符合要求的歌,直接由余惟来翻唱,这样乐队足够熟悉旋律,也容易上手。
「别人的歌我唱不太习惯。」
其实别的歌余惟现在也是能唱的,不过靠真实水平唱出来效果肯定一般,不至于难听,但在这种国家级舞台暂时还是不太够。
想救场,肯定得拿出完美级别的发挥才行。
「哦,这样啊。」
对余惟的答覆汪琪倒是不意外,娱乐圈也不是没有只坚持唱自己歌的音乐人,余惟自从走红,好像是没有唱过别人的歌。
虽然没能按照最优方案进行,但他们也没什麽可说,本来就是找人救场,总不能请人帮忙还指指点点吧?
再者,别人的歌余惟练习也有时间成本,倒不如唱他自己熟悉的。
好在他们有这个考虑,知道余惟有可能不服从调剂,所以提前做了备选方案。
「那你挑一首自己的歌唱,我们给你调一下出场顺序。」
余惟的作品里目前是没有团圆主题的,选一首唱的话肯定是塞其他几个分区里。
虽然这麽换会影响整个节目单编排,但确实是最适合的打法,余惟对自己的歌肯定相当熟练,他的歌乐队基本也都听过。
形式上不美,但上手最快,主办方也能接受,算是最稳解—
可惜余惟之前没有团圆主题的歌,要不然现在再唱一遍刚刚好。
余惟难得陷入了沉默,这确实是最稳妥的选择,节目能补上,他也能做到完美发挥,但彩排好的节目流程会被扰乱。
不过除此之外,节目效果其实也会有所折扣,毕竟其他歌大家不少都听过。
同一场演出他唱两首歌,大家本来就容易审美疲劳,再来首唱过的,观众难免会感到索然无味。
还没唱过的《蓝莲花》和《山丘》也不太适合音乐会的整体氛围。
如果说唱别人的团圆歌是高风险低收益,那唱自己的非团圆歌就是中风险中收益。
问题来了,有没有收益更高的打法?
如果只是唱老歌,那就只是单纯完成救场任务,要想更进一步超出预期,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很简单,我成尊不就是了·
「你们觉得,唱新歌怎麽样?」
汪琪闻言不由得眉头微皱,还剩十来个小时的演出唱新歌,他怎麽敢的?
「知道你歌曲存货多,但音乐会事关重大,如果新歌准备不充分还不如老歌来得实在。」
汪琪似乎不怎麽看好这个提议,他的看法也相当中肯。
一首跟音乐会整体调性不搭的新歌,就算观众有新鲜感,跟晚会本身的联系也不够紧密。
这音乐会多少也是带点任务的,不是纯粹的音乐交流,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其实就是首团圆的歌——」
都拿新歌了,肯定也要在形式上符合主题啊,甚至都不需要打乱节目单,直接换就行。
汪琪紧皱的眉头瞬间舒缓开来,随即跟音乐总监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就知道这小子有存货,还是跟音乐会无比契合的存货,要是他们今天不找他,是不是这小子还得藏着啊?
并非震惊意外,而是心领神会。
其实,余惟这个提议也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主办方那麽多人特地开会讨论,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就来谈合作,生活不是小说,官方也不是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