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史诗大捷,几家欢喜几家愁
1915年2月23日,晨。
德玛尼亚帝国所有有头有脸的报纸,都在当天一早抢着发布了重磅新闻。
哪怕是晚报或非日刊,也都在当天早上加印了号外。
各地的印刷厂被迫在前一天晚上加班加点,通宵赶工,无一例外。作为盟友的奥利奥丶奥斯曼,也有同步发布。
一大早,柏林丶汉堡丶慕尼黑丶法兰克福丶柯尼斯堡—-各大都市的街头,都有无数报童在大声兜售最新的新闻。
「号外号外!史诗大捷!先生您要买一份《柏林地方新闻》吗?上面有最详尽的捷报!」
一个体面的礼服绅土,一脸白色络腮大胡子,正拄着手杖在柏林街头疾走,随即被一个报童拦下。
面对兜售,他微微皱了皱眉:「我不看那种低俗小报!有《柏林日报》或者《前进报》吗?没有就不要了!」
《柏林地方新闻》是传统朴素国民爱看的报纸,发行量最大,但比较好战,不太受国际注意知识分子和自由中产阶层待见。
《柏林日报》就要偏向自由一些,发行量也很大。至于《福斯报》和《前进报》就更左了,但不好买到。
报童连忙陪着笑脸,塞过去一份《柏林日报》:「有的先生,有的,您拿好了,5个芬尼。」
礼服绅士付了钱,仔细阅读起来。
「史诗大捷!帝国第6集团军丶第4集团军,于2月22日晚11时,攻入伊普尔,活捉布列颠尼亚陆军总司令约翰.弗伦奇元帅。残馀布国陆军已于当日午夜宣布投降。
至此,伊普尔战役胜利结束,帝国取得全面胜利!此战全歼布国陆军丶并完全占领比利金全境。共计击毙布军7.5万人,俘虏布军14.2万人,累计歼灭布军21.7万人。在为期两个月的战斗中,还一并毙伤俘前来救援布军的法军近9万人。
我第6集团军仅伤亡4万人,第4集团军伤亡2万馀人。以总伤亡6万馀人的代价,换取累积歼敌30馀万之战果!并彻底占领伊普尔-敦刻尔克突出部,拓地4千馀平方公里。」
「帝国还对前来接应的布国海军造成重创。我陆军空降部队丶岸防部队丶列车炮部队;海军施佩丶希佩尔两支舰队,通力合作,连战连捷,在敦刻尔克海域丶尼奥波特海域丶多格尔沙洲海域,
三次重创布国舰队。
帝国空降部队与列车炮部队,于敦刻尔克港内击沉布国战列舰6艘(可畏级前无畏舰2,格兰特级浅水重炮舰4)丶于敦刻尔克近海击沉战列舰4艘(爱德华七世级前无畏舰2,法兰克人的絮弗伦号丶若雷吉贝里号)丶于德潘讷海域击沉战列舰5艘(威严级3艘丶法兰克人的布韦号丶马塞纳号)丶巡洋舰2艘帝国海军施佩舰队,在尼奥波特海域击沉战列舰3艘(威严级3),并重创敌战巡多艘。随后海军希佩尔舰队,在多格尔沙洲海域,将敌已受创的2艘战列舰(厌战丶海伯尼亚)3艘战巡(不挠丶
不倦丶纽西兰)击沉,并击沉2艘巡洋舰丶6艘驱逐航持续多日的数场海陆大战,总计击沉敌20艘战列舰(1女王级丶15前无畏(布11法4)丶4浅水重炮)丶3战巡丶4轻巡丶11驱逐,40馀艘各型运输船。毙溺敌水兵15000馀人(其中法2600人),
俘4150人,伤数千人。
帝国仅损失6前无畏舰丶1战巡丶2装甲巡洋舰丶1轻巡丶8驱逐丶数十座岸防炮丶11辆列车炮。
战溺亡水兵3822人,战死陆军炮兵755人。
如此大胜,为全球四百年来所未有。三百三十年前西班牙无敌舰队丶一百八十年前荷兰海军丶
一百零九年前拿破仑海军均未完成之伟业,如今由帝国海军实现———」
礼服绅士看完报纸,心中也是五味杂陈,既有激动也有志志。
「没想到居然打了那麽大的胜仗,不过可惜是打布国人,不是打露沙人。但愿不会导致战争愈发扩大丶将来难以收场吧。」
作为理智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并没有像街头其他国民那样狂热。
旁边的其他路人,在看过报纸后,往往没几秒钟就开始欢呼雀跃丶奔走相告了。
满街都是在吹嘘「鲁普雷希特公爵丶希佩尔中将丶施佩中将是帝国的大英雄。创下如此伟岸功业,已不亚于去年东线大胜之兴登伯格丶罗登道夫等将帅」。
但礼服绅士显然比普通民众想得更多,他犹豫了一会儿后,决定临时调整一下今天的行程,当即拐去了一位老朋友家里。
半小时后,礼服绅士就来到了一幢位于舍尔伯格区的公寓。
「考茨基?今天怎麽想到来看我这个老家伙了?」老朋友开门的时候,眼神中充满了异,显然隐居已久,很少过问俗务丶接见外客了。
「伯恩斯,你看今早的报纸了麽?帝国在西线打了大胜仗!」礼服绅士考茨基说着递过去一份报纸。
久不出户的伯恩斯随手接过,又回身到书房拿起眼镜戴上,这才慢慢读了一遍。
(上图:左考右伯)
原来,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是国会中很有号召力的议员,也算是德玛尼亚国内中间派系偏左的代表人物,也是开战以来,社民派的意见领袖。
战争爆发之后,社民派就分裂了,有些特别左的,号召不择手段反战,他们认为不应该有「祖国」的顾虑。
还有些中间丶务实丶主流的,则认为应该「以战促和」,防止战争扩大化,尤其不能让战争的目标扩大化。
当然还有些特别偏右好战的,比如谢德曼,那就是无脑支持扩大战争。
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嘛。
但无论如何,只要是人,就难以逃脱情感亲疏的影响。比如眼前这位伯恩斯虽然也略偏左,但他读完之后,还是身不由己地为国家感到高兴,直接脱口而出:
「打了大胜仗嘛一一这是好事啊,你怎麽反而有些担心的样子?」
考茨基叹息了一声:「我当然知道这是好事,但你不觉得,在西线打赢了,有可能让皇帝更加野心膨胀丶扩大战争麽?早上我还好奇,为什麽今天下午要额外召开国会,现在想来,肯定是又要追加战争拨款了,唉。」
伯恩斯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把报纸搁在沙发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但愿国家还能顺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吧。无原则的扩张领土,不是我们这些国际注意者该支持的,而且这种野心一旦得逞,只会让集权者愈发肆无忌禅丶收不住手。就跟东方古代的秦始皇一样,扩张上瘾后,最终会自爆的。
我们支持的战争目标,只能是以战促和,最多加上一条遏制露沙人的泛化野蛮扩张。这场战争,本该是塞人刺杀了奥利奥皇储,奥利奥讨还公道,仅此而已。那些泛化滥用相近族裔的保独宣称丶肆意扩大战争的暴君,才是我们应该遏制的。」
(注:这里只是转述当时德玛尼亚中左主流的认识,不代表我赞同这一观点,下面几段也同样是引用)
伯恩斯这番话,在不熟悉这段历史外国人看来,或许一时难以听懂。
但在当时德玛尼亚国内,中左主流就是这麽看的。他们也支持战争,但认为和法丶布等国的交战,应该停留在「以战促和」的目标层面,而不该抱着「打赢后割让法兰克人的国土」的目标。
他们认为法兰克也是自由的国家,没有野蛮扩张,他们是被某些条约捆绑卷入战争的。
在这些德玛尼亚中左主流的眼里,当时最邪恶的,是君主集权最强的露沙。而且露沙有不断扩张本土的历史罪孽,还经常打着「保护近似族人」的泛化旗号,往西边不断渗透,干涉两奥,干涉巴尔半岛。
从世界大战的动员顺序来看,露沙是第一个动员的非当事方国家。很多不太懂政治的德玛尼业主流国民,仅凭这一点就觉得,是露沙首先把一场「两个有纠纷的国家之间清算恩怨的双边战争」变成了「团战群殴」。
所以德玛尼亚的中间派和知识分子,对战争的支持限度,就仅限于「如果你打赢逼和后非要割地,也只能以暴制暴反制露沙,但不能对西边的文明国家玩这套。西边的文明国家是后来被卷进来的,打得他们知道厉害丶停手就行了」。
而且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些人也都清楚,要打赢海对面的国家是不可能的,德玛尼亚没这个能力,所以还是现实一点好。
如果皇帝要超出这个自标扩大战争,他就会迎来中左人士的反噬一一历史上考茨基丶伯恩斯等人就是在今年6月份时,看到某个泄露出来的丶非官方的《战争目标纲领》文件后,发现高层试图扩大战争目标。然后他们就从原本支持有限战争的派系丶滑向了反对战争的派系,从此在国会投票时,也都改投拒绝增加战争拨款。
不过眼下这一切都还没发生,社民派的主要大佬,也都只是对战争长期化丶消耗化存在一定的隐忧,还没到彻底绝望的程度,
而且原本历史上,让这些人觉得「战争陷入长期消耗」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前两次伊普尔战役的反覆拉锯。双方都死了好几十万人,战线却只是推过来又推过去,最后没变,双方在西线都百干了半年。
但现在伊普尔战役总共也就打了一次,直接就把布国远征军秒了,全灭。国内民众对「战争陷入无意义消耗」的担忧也就大大降低了。
基于这种种蝴蝶效应,伯恩斯在跟考茨基叙谈了一会儿后,便得出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