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煎熬(2 / 2)

魏晋不服周 携剑远行 4334 字 16小时前

想起这一幕,师纂至今依旧像是吃了一盘绿头苍蝇一般恶心。

可恶的邓艾!你该死啊!

师纂在心中痛骂邓艾不讲武德。

邓艾诓骗他在那份帛书上署名,使得他辜负了司马昭的嘱托。这件事可大可小,纯粹看司马昭会怎麽想。

邓艾这匹夫,真是把他给害苦了!

但师纂看向邓艾的时候,却发现这位主将毫无愧疚之意,似乎认为他这个行军司马跟着翻山越岭是理所当然一样。

邓艾匹夫,你给我等着!

师纂在心中不停的咒骂,或者也可以叫无能狂怒。

不久后大军行进到一处开阔地休整,师纂眺望前方,发现这里地势逐渐走高,虽然还算平缓,但远处无疑直耸云端。

他走到邓艾身边,压低声音建议道:「邓将军,我军人数还是太多了,乾粮只够七天所用。三万人上路,而且没有马匹,靠肩挑手提也难补充物资。」

「那师将军有什麽想法?」

邓艾沉声问道。

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邓艾的准备也不充分。

「留下两万人,负责逐次向前运输军粮。挑选出一万精锐翻山越岭,只带他们出江油关,杀向涪城!」

师纂紧握双拳说道。

他很清楚,以邓艾的为人来说,此番若是失败,大家都不用活了,反正司马昭战后追责也是一死。现在这支队伍所有人都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要麽成就功业,要麽马革裹尸!

没有第三个选项了!

邓艾沉吟片刻,他想了想,发现师纂的话很有道理。准备三万人的军粮,那能和准备一万人的军粮难度一样麽?

选一万最精锐的士卒轻装上阵,似乎是比较妥当的办法。趁着现在距离阴平还不远,逐次递减兵马,在地势开阔处设立转运粮秣的临时粮仓。

可以的!

看到邓艾有所意动,师纂连忙补刀:「邓将军,您披坚执锐在前,师某带兵殿后负责转运粮秣,您看这样如何?」

「那岂不是大材小用,这种杂事,让别人来做就行了。此番奇袭蜀地,怎麽能少了您呢?」

邓艾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一句话打散了师纂的妄想。

……

众人散去后,石守信被单独留了下来。

锺会看向他,良久之后,这才长叹一声道:「上次抢你书信的事情,我给你赔个不是。我这麽做,实则是有逼不得已的苦衷。」

听到这话,石守信心中冷笑,脸上却是不动声色。

要不是他知道「大结局」,搞不好还真被锺会这番「礼贤下士」的举动给「感动」了。

「下官当时只感觉大都督要置我于死地。」

石守信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唉,郭太后遗命在此,你且看看。上次不过是一场考验,我只想看你能不能托付大事。

毕竟,你可是在高贵乡公身旁持剑之人啊!」

锺会从袖口掏出一张绢帛,递给石守信观摩,忍不住感慨叹息。

这是不是郭太后写的很难说,因为锺会本就以善于临摹他人笔迹而闻名于世,算是他的小技能吧。这封信无论给谁看都无法从表面上看出破绽。

当然了,这种鸟事石守信肯定不会当面揭破。

「郭太后」在这份所谓的「遗命」中说:我自知时日无多,所以委托锺会号召各路忠臣,团结起来对抗司马氏。锺会是我大魏的忠臣,依附于司马家只是作为内应而已,他义薄云天,忠诚日月可鉴,请不要因为过往的事情而责难于他。

简而言之,就是郭太后说锺会是忠于曹魏的人,是曹魏大大的忠臣啊。

「大都督!下官误会您了!」

石守信对锺会作揖行礼道,一脸激动。

锺会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当年你持剑于天子身侧,是忠义之士,我明白的。」

随即他话风一转,继续说道:「我欲在蜀地再建曹氏魏国,你愿意助我一臂之力麽?」

「敢不为大都督效死!」

石守信立刻躬身行礼表忠心。他心中却是暗暗吐槽:我要是此刻拒绝,只怕根本走不出帅帐!

「那你知道该怎麽做了麽?」

锺会看着石守信询问道。

「暗中听大都督吩咐,明面上装作无事发生。」

石守信沉声说道。

锺会满意的点点头道:「事成之后,封王封侯都不在话下。我在蜀地当诸葛孔明,你也少不得要当个姜伯约。」

「谢大都督提拔!卑职这就去准备!」

石守信脸上难掩激动,拜谢而去。

第一更送到,今天还有,冲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