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的这句问话,顿时让在场几人立刻收回了心神。
听这个话风,天子是对言路有放宽的意思?
心中思索了片刻,万安率先上前,道。
「陛下,臣以为诏旨既下,不宜擅改。」
「此前登极诏书之中,之所以不许言官风闻奏事,是因近年以来,科道官员多有不实之奏,并非有意针对科道。」
「若科道查有实迹,亦可指陈纠劾,并不妨碍言官举奏,故而,臣以为不必多加顾虑,待李文祥之事过后,朝议自平也。」
万安这番话,其实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
因为他万阁老,一贯就是这麽过来的。
虽然说,内阁当中,刘吉才是那个被弹劾最多的人,甚至有个诨号叫『刘棉花』,说他每逢弹劾,都置之不理,脸皮比棉花还厚。
但其实这件事细想就明白,其实不合常理。
因为实际要论能力和名声的话,万安明显都是更差的。
这一点,从如今万安在朝中面临的局面比刘吉恶劣的多,就能够看得出来。
那麽问题来了?
为什麽这个刘棉花的诨号,不是给万安的呢?
当然不是因为万安姓万……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万安虽然能力比不上刘吉,但是手段却要比刘吉狠辣,心也更狠。
刘吉之所以被称为刘棉花,恰恰证明,那些弹劾他的人都安然无恙,甚至还能够在一次上奏之后继续上奏。
说白了,刘吉对待这些人,最多只是置之不理而已。
可万安就不一样了,他是真的能把得罪自己的人往死里整的。
正因如此,万安一方面明白科道的力量,知道他们要是闹起来,肯定会出大事。
但同时,他又瞧不起这些所谓的清流,觉得这帮人不过是色厉内荏而已。
真要是那麽铁骨铮铮,早在成化朝的时候,怎麽不敢闹起来,非要等到现在?
因此,对于万安来说,对付这些科道,就是得出重拳,打的他们害怕,自然就没人敢说话了。
这一点,从最初登极诏书上的不许风闻言事,到如今主张严惩李文祥,其实都是可见一斑的。
不过,他的这番道理,朱佑樘显然是不怎麽满意的。
原因也很简单,万安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压制科道,壅塞言路,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这些言官们弹劾他的罪名,也并非是无理取闹。
这种做法固然对万安是最有利的,但是对于朝堂来说,恐怕就不一定了……
「刘阁老,尹阁老,你们觉得呢?」
朱佑樘虽是问的两个人,但是,目光却放在了刘吉的身上。
他没记错的话,这位刘阁老,最后可是还应承了徐溥,说要尽力说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