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未来(2 / 2)

让大明重新伟大 月麒麟 2488 字 14小时前

「徐阁老,这次还是要劳烦你了。」

走到内阁门口,分开之前,刘吉还是笑眯眯的对着徐薄说了一句,让后者忍不住撇了撇嘴。

这老家伙,还真是上瘾了。

不过,他也必须承认,以现有内阁的格局,这还真的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徐薄作为清流出身,动用他的影响力安抚言官们,而刘吉和尹直这边,则是以奸臣的身份出现,用强硬手段压制言路。

这麽一打一拉之下,解决这种程度的舆论,倒是不成什麽问题。

打发走了内阁,朱佑橙也松了口气。

他很清楚,在下西洋这件事上,文臣们的警惕一向很高,虽然如果朱佑堂下了决心,真的想要推动的话,那麽也未必不能成功,但是—其实没有必要。

有后世的眼光在,朱佑堂很清楚,郑和下西洋的路子,其实是走偏来的,更或者说,其实真正偏的,是海禁的政策。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郑和下西洋虽然从经济上来说的确是赚的,但钱并不放在这麽一个庞大帝国的眼中,历代明朝皇帝追求的,其实还真的是那假大空的煊赫国威。

或者换个更准确的说法,是为了维护大明的朝贡体系,说白了,郑和带着舰队去西洋逛的那几圈,压根就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揍一顿觉得大明太远,所以蹦跌着不朝贡的小国。

这种做法,对于传统的封建王朝来说,无疑是有用的,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

不然的话,也不会直到大明倾颓之时,还有那麽多的番邦小国前来进贡。

但朱佑不一样,他很清楚,这种朝贡体系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被一种更新型的国际关系给替代。

如果非要类比的话,这大概类似于由春秋到战国的跨越,在技术落后,鞭长莫及的时候,国与国之间底线要求是各自安好,即便是强大的一方,最多也只是要求弱小的一方臣服。

但是,当技术先进到一定程度,强大的一方有能力掌控更大的疆域的时候,这种对臣服的要求,就会进一步变成吞并。

到那个时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只有我的和我打不过的。

所有的势力和国家会重新洗牌,要麽处于战争的潜伏和进行期,要麽就是所有的国家之间,进入基于实力相对平衡的平等国家关系的稳定期。

这种情况下,固守着所谓的朝贡体系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整个世界的玩法都已经变了。

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大明依旧会走历代王朝的老路,或灭于农民起义,或灭于外族入侵,终究是不断在这个循环当中难以逃脱。

虽然说,朱佑堂如今也没有能够彻底想清楚,祖宗的江山社稷和未来的大势所趋该如何平衡。

但是,至少有一点他是可以肯定的——固步自封绝不可取,闭关锁国更是取死之道。

不论以后的大明会走上什麽样的道路,和西洋诸国建立持久不断的联系,在时代的洪流当中跟上步伐,才是一切的基础。

所以,他并没有选择郑和下西洋的方式,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平和的办法。

这既是为了平息朝中的舆论,为以后的放开海禁开一个小小的口子,同时,也意味着大明在和西洋诸国的交往办法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