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察事关重大,下月初一时间有些急了,延迟一个月再说吧。」
「陛下.」
李裕有些惊,其他的一干大臣也纷纷面面相,但是,朱佑堂显然不是在和他们商量,而是在下命令。
于是,李裕迟疑了一下,也只得拱手称是。
也正因于此,早朝结束之后,一众大臣都不约而同的留了下来,似乎在等待着什麽。
不出意外的是,很快,宫中便有内宦出来宣旨,召六部尚书,都御史及内阁大臣觐见,
「臣等拜见陛下。」
「平身吧。」
朱佑堂坐在御座上,神情倒是如常。
「朕听说诸卿下朝之后,都在外等候,想必是为了京察一事吧?」
天子如此开门见山,底下众人倒是也没有废话。
刘吉和李裕对视一眼,前者上前问道:「陛下明鉴,京察一事,是年前陛下就下了旨意的,这段时日以来,朝中上下也对此议论纷纷。」
「毕竟是牵扯到了所有在京官员的考核,臣等是怕拖的时间太久,会使得人心浮动,故而这才斗胆前来,想请陛下示下,看是否是吏部这份章程中有何不妥之处。」
朝中官员最关心的自然是自己的仕途,虽然这次京察的主要目的是裁汰不合格的传奉官,但是,毕竟是京察,而且,主持者还是他们都曾弹劾过的吏部尚书李裕,这自然让京中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悬着一颗心。
哪怕是对于基本影响不到自己的阁部大臣们来说,京察也是早开始早好的事,毕竟一直拖着,
对他们来说,也是个需要花心思关注的事。
朱佑橙自然明白他们的想法,于是,很快便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前些天兵部也刚刚上了清查军屯的章程,侵占各处军屯的都是权贵豪绅,若要清查,也需得十三道御史前往,如今吏部京察,也离不开科道官员,朕盘算来盘算去,总觉得人手有些不够,故而,才暂时叫停了此事。」
底下众人对视了一眼,神情有些莫名。
他们当然都想到了这件事了,但是,谁也没有提前说出来。
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只有增补御史这一条路。
而非常例的增补御史,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正常状态下,御史的选拔途径主要有两个,首先就是新科进土,在观政结束之后如果考核优异,会被授予御史的官职,这也是人数最多的来源。
除此之外,就是在名声,政绩方面都考核优异的地方知县,也会被调回京师,授任御史,这种御史的名额不算多,但每年都有,胜在稳定,对授任者的要求也更严苛。
但不管是哪个途径,多年以来,其人员都往往被清流,都察院和吏部把持,别人想插手进去非常困难。
可像是现在一样,突然需要增补御史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吏部和都察院来不及进行考核,自然要由阁部大臣们来进行举荐,这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一次难得的,能够往科道塞自己人的机会,
自然不会放过。
而万一他们有人,提前提出这个问题,那麽,朱佑橙势必要想其他的办法,岂不百百浪费了这次机会?
只有像这样临到事头发现,才最能让他们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