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陛下的用意?
出了殿门,众人的心情都有些低沉,
「王总宪,今日看来,陛下对都察院,仍是颇有戒心啊。」
李裕和科道之间关系本来就差,此时,倒也不吝对王恕言语上多了几分落井下石。
王恕眉头微皱,气势上倒是也并不弱。
「李尚书如今自然是得意,只是京察在即,李尚书却还对陛下耍这般心思,我倒不信,陛下对吏部就没有看法。」
这次的事情,虽然闹得没有上次传奉官之事大,但是,在这帮大臣们的眼中,严重性却尤有甚之。
因为天子的举动传递出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那就是,他对朝臣们的不信任。
不仅仅是对某一方派系势力的不信任,而是对朝堂上的各种势力,都并不报以信任。
从南京都察院调御史来接手京察的监管,不仅仅是不想增补御史这麽简单,其更深层次的用意,只怕还有对都察院现有的十三道御史有所怀疑·
「吏部职在京察,做好本职之事便是,倒是都察院,向来是从清流进士当中拔擢御史,这次陛下让南京都察院回京,倒也不失为开了一个先例,依我看,倒是可以引为常例。」
作为同样和都察院不对付的内阁大臣,刘吉自然是要帮帮场子,很快就笑眯眯的开口道。
不过,他这番话,却是叫一旁的徐薄更皱了皱眉。
吏部和都察院之间的明争暗斗,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
对于徐薄来说,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按理来说,天子如果要拔擢新的御史,那麽,从东宫的从龙旧臣当中来选,是最合适的。
毕竟,上次的传奉官事件,虽然是刘健等人在背后操纵,但是,东宫的旧臣却不是只有这麽几个官职高的,更多的还是一些低阶的官员。
他们同样是清流出身,又有从龙之功傍身,按理来说,这次正是拔擢重用的好时机。
但是,天子却依旧没有想起他们,反而选择了南京都察院那帮被冷落的御史。
而且,回忆起天子刚刚的话,似乎最看重的,反而是南京都察院和京师诸官员之间的独立性。
在其他人看来,这或许意味着天子对京察的看重,但在徐薄眼中,他却觉得,这很有可能是天子在提拔自己人。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麽,对于这些东宫旧臣来说,事情就变得严重了各怀着心思,众人在宫门口分别,开始或是私下拜访,或是秘密相聚。
总之,因为朱佑堂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倒是在朝中掀起了一股略显汹涌的暗流。
对于这一点,朱佑橙却是没想到的。
他的确是有从南京都察院提拔亲信的准备,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打算放弃东宫旧臣,
倒不是说他心软或者如何,而是重活一世,朱佑堂早就已经看的明白,官场当中,不管那一批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作为帝王,完全相信或者完全厌恶某一批人,都不是成熟的做法。
真正的政治家,是能够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人,罚合适的人,而不是单纯的以好坏来论一个或者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