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府试(下)(1 / 2)

贾环开始思索起来。

忽然间,贾环想到了后世清朝的一些边防策略,倒是有些可取之处。

很快,贾环脑海之中,便有了草稿。

贾环的策略,归纳总结起来大约有三点。

第一点是御敌于外,他认为,多年以来,大夏一直吃亏的原因。

便是战争多在大夏境内发生,无论胜败,都对大夏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

因而,最好的办法,便是将战场,放到大夏之外。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足够的观测点。

能够及时的发现北齐士兵的动向。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做到御敌于外。

第二点便是移民实边,边境的人烟还是太稀少了。

单靠边军,无法完全做到御敌于外。

因而,移民实边就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内地许多地方耕田稀少,人口密度太大,难以养活自己。

而在边境,有大量土地无人耕种。

这一策略,正好两相互补。

第三点便是屯田戍边,这一点,可以算作是对第二点的补充。

有了人之后,就可以在边境屯田。

而还可从迁徙而来的人之中进行徵兵,组成民兵,以抵挡外侮。

这样,不但可以大大减少边境的粮草供应问题。

并且还能多出许多可用抵御外敌的民兵组织来。

只要能够做到这三点,便能够大大缓和边境压力。

而等边境人口多起来,兵强马壮之后,甚至还能够进行反击。

在草稿上写完之后,又润色了一番,贾环便将之誊写到了试卷上。

然后,贾环便看向最后一道诗词的题目。

题目是:以闺怨为题,以木兰花令为词牌写一首词。

在诗词上,贾环只是寻常。

倒也能写的出,只是想要写的出彩,却就是困难重重了。

而如今,他剩下的考试时间虽然还十分充足。

但是想要写出一首出彩的词作来,可并没有那麽容易。

因而,最后也只剩下搬运这一途径了。

而说到词作,明朝之后,终究逃不过纳兰性德。

而提起木兰花令和闺怨,贾环能够想起来的,也唯有纳兰最广为人知的那首词了!

是的,如你所想,正是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一首。

这一首词,并不是纳兰性德写的最好的一首词,甚至未必能排的进前五。

但是一定是纳兰词里,最广为人知的一首。

实在是这首词的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太过惊艳。

贾环相信,放在科举考试中,足够惊艳一干考官了。

于是,贾环便在试卷上,写下了这首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写完之后,贾环又将试卷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并没有看到错漏之处。

贾环便小心将试卷收了起来。

此时天色尚早,贾环也不准备这麽早就交卷。

府试考试只有一天功夫,天亮放题。

等天黑下来就必须要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