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6(2 / 2)

平王离开后,康淑妃、裴德妃、文昭仪等人走了进来。

虽然年岁不同,但都是美人。岁月在美人脸上染了些许痕迹,仍旧掩盖不住风华。

蒋太后的目光从康淑妃身上扫到文昭仪身上,她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文昭仪前来的目的,不过并未多说什么。知道出事后就先来找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昭仪这也是在向蒋太后奉投名状。

康淑妃和裴德妃不动声色地相互看一眼,又飞快错开目光。

她们两人原本就是要前来给蒋太后请安,中途碰上了文昭仪,然后就是其他宫妃,大家便一起来了。

看着文昭仪心里明明很着急,面上却半分不露的样子,康淑妃和裴德妃心下都有些感慨。若她们也有女儿,今日和亲之事涉及到自己的女儿,她们恐怕也是这般心态。

真要说,文昭仪选蒋太后那也是没办法,真要说,这点她就比温修容聪明。温修容第一先去拜见皇后,文昭仪直接越过皇后向蒋太后表态度。真要选公主和亲,蒋太后的话皇帝总要听个一二。

而皇后再怎么公正,她有二公主,难免会起私心。

当然,若是有人前去找秦太后帮忙,那就是在往蒋太后眼里揉沙子,以后在宫里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算来算去,文昭仪也就直接走了蒋太后这条路。

秦太后在佛堂念佛,洛眉走来,把朝堂上的消息低声说给她听,还包括后宫妃嫔的小动作。

秦太后转动佛珠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过了半晌,她手上的佛珠又开始转动起来,秦太后语气淡淡:“随她们去吧。”

朝堂上消息未定,后宫便起风波,就连一向稳重的皇后都没忍住召见了二公主,可见后宫对此事的排斥之情。

也许秦太后没有子女,她无法彻底共情皇后、温修容和文昭仪。

只是在秦太后看来,有些时候,事情未确定前,不动也许比动更稳妥。

***

朝堂之上,百官分析着西羌国主这个提议的利弊。

反对者和赞同者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赞同者觉得用一公主换取边境暂时的和平也不是不行。

大齐需要休养生息,等养好了兵马有了充足粮草和军饷,到时再把西羌给狠狠揍一顿就是,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而反对者中奋起激昂脾气暴躁者的武将,听到对面文臣利索的嘴皮子,气得脸红脖子粗,只恨不得上前暴打这些人一顿。

在这些武将眼里,这就不是和亲不和亲的问题,而是梁家父子连同西北数万将士尸骨未寒,大齐便要送公主前去和亲,这和跪地求饶有什么区别。

有的武将容易被激怒,一个激动就把心底的想法给嚷嚷出来了,这话一出立刻被人抓住了把柄,皇帝在上,说什么跪地求饶,有把皇帝看在眼里吗?

武将脸色苍白,他并不是那个意思。

他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

只是万一皇帝准允和亲之事,他那话和扇皇帝耳光没什么区别。

辩解之声响起,反驳之声同时而来。

百官中,首辅秦追对此冷眼旁观。

礼部尚书徐渊垂眸不语。

户部尚书杜检半眯着眼睛一言不发。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