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初来乍到作坊主
接下来的七日,和无所事事沈令姝相反,祝明璃依旧将行程排得满满当当的。
索娘被召回,和祝明璃一起研究芋头片山药片的口味。阿青和喜娘作坊食肆两边跑,盯着作坊修建进度和人手调配。
有她们的帮助,祝明璃确实省了不少功夫,但关键之处还是需要她亲自把控。
擅首饰的匠人很快将刮皮刀打造了出来,送至沈府上时,祝明璃正在和索娘研究芋头片的口味。
烘烤芋头片和其他吃食的调料不一样,用得是撒粉,比熬制汤底更费脑筋。
祝明璃把常见的调料都买了回来,小火烘干,碾碎成粉,凭手感添加调配。试了一上午,到后面味觉都不敏感了。
索娘在美食方面算不上有天赋,但心细如尘,在品控上很能出力,每一次口味配比都用心记录,册子上写满了笔记。
没有食品添加剂,鲜味儿只能来自纯天然的食材。虾皮、紫菜、干香菇烤干后碾磨成粉,味道比不上味精鸡精,但用作替代也是合格的。
只是南货运至长安,价高,祝明璃还想加点用作药物的干贝,成本又上来了。她心想沈府掌柜与南商有交情,日后这些东西倒可以走批量直接供货的路子,省点成本价。
芋头山药本身不贵,秋日柴价也低,祝明璃用计算器算了好一会儿,还是加了些许干贝进去。有人评价其“食后三日,犹觉鸡虾乏味”,这一加,风味顿时提升不少。
配上其余调料,复合风味极其浓厚,祝明璃又有了信心。
接下来就是火候的把控了。
刮皮刀送来时,索娘还很疑惑:“娘子若是想去皮,倒不用使这贵物。”整日听祝明璃念叨花销,索娘也学会了“缩减成本”思维,二人在小作坊里谈话充满了精打细算的气息。
祝明璃拿起芋头,道:“用法在这儿呢。”
薯片让人上瘾,薄脆的口感是关键。此时刀工精湛的厨子,工钱也极其高昂,且若是能做到将芋头山药快速切成薄如蝉翼的水平,也不至于来祝明璃这个小小食肆谋生。
刮皮刀精细度足够,祝明璃拿着轻轻一刮,就得到了一层薄片。
索娘接过,忍不住感叹:“若是使刀切,得多厉害的刀工才能做到。”
祝明璃笑道:“有了刮刀,人人都能刮出薄片,且速度极快。芋头片烘烤要走量,若是进窑的数量太少,出来只能凑一点儿,那就太浪费柴火了。”
索娘感觉自己又学到了:该省的地方要省,哪怕是城外价更低的柴火;不该吝啬的地方也别吝啬,哪怕要用首饰铺的工匠来打造刮刀。
面包窑的搭建祝明璃没有依托请的匠人,依旧是让沈府的工匠去做。他们做惯了,手熟,且知道府内小作坊面包窑的规制,这样府内研究的配比火候,到时便能直接用于作坊了。
府内的面包窑足够大,祝明璃将芋头片揉上油,铺开到托盘上,再将其层层摞起来一同送入面包窑
缝个草褥,夜里就暖和多了。”
邬七看得直叹气:“娘子家的佃农也和娘子般心善。”
再往后走,正是每日放饭的时刻。一日两餐,早食吃得迟,吃完后午食便省了。
庄头不在,祝明璃一眼就看到了和他容貌类似的儿女。
他们在庄头的教导下,尝试着管理作坊。初来乍到,凡事皆亲力亲为,包括打饭。
庄头儿子和他很像,看上去温和敦厚,女儿却是个泼辣性子,叉着腰强调道:“你们过来,还未开始做活儿,本不应有粮。但主家心善,故上工前的米粮也会给你们,但可不是白得,都要从日后的工钱里扣。”
战场横惯了的兵卒面对这么个小娘子,也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儿。
庄头女儿见到他们的相貌,也不怵,只是念叨道:“日后做活要勤快,可不能忘了主家的恩德。”
队伍里的人连连道“不敢”“自然是”“多亏了娘子”。
邬七咂咂嘴:“这小娘子,是个厉害的。”
祝明璃很满意:“一刚一柔,配合得倒好。我原先还忧他二人能力尚浅,管不住这群人,如今见到这位小娘子,就放心了。”
他二人在此处站着,不算显眼,却有些突兀。
队伍里有人注意到他们,小心看过来,慢慢地,庄头儿女也朝这边看来。
他们之前没见过祝明璃,但见到她的穿着气度和身后的亲卫,哪还猜不出她是谁,连忙放下碗勺,朝这边跑过来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