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2 / 2)

仵作惊华 薄月栖烟 4108 字 4天前

慧灵在前带路,边走边道:“车马不入寺内,香客们到寺门外,会寺门向东绕行至马厩和停放马车之处,小厮们停放好车马,便会由马厩这边的侧门入寺内,香客们要离开之时,有许多人也此处直接乘上马车,您和周施主的马儿如今也在马厩里。”

迦叶寺占地阔达,除山门,另有三处出,戚浔跟慧灵一路往东,没多时便到马厩,马厩有专门的僧人负责看管,见到慧灵来,立刻出来行礼。

慧灵指眼前僧人道:“慧谨师兄是负责看管车马房的。”

戚浔下便问:“慧谨师父可记得李家出事的二公子?”

慧灵道:“就是出意外的那位施主,这位女施主是大理寺之人,来问案子的。”

慧谨露恍然,“自然记得的,因此事李家曾来寺中问责,官府也来寺中调查过,不过此案已经断定与寺内无关,不知如今又有何变故不成?”

戚浔缓声道:“我想问问您,李聪出事日的经过,不知您可还记得?”

慧谨行个佛礼道:“自然记得,此前衙门来问,小僧便答过多回,那日李施主独自一人来上香,来时小僧未曾看见,是车夫将马车停过来的,停好之后,车夫入寺内倒座房歇息吃茶,半个多时辰之后,李施主便由侧门出来,时也未生出什么古怪,他们直接驾车走,直到两日后,我们才知道李施主出事。”

戚浔继续道:“还请您仔细想想,日可曾离开过此处,有没有看到其他人来此处露过?”

慧谨蹙眉细想,“日小僧未曾离开,因需要看守的车马不少,此处是不离人的,中间有两位香客乘马车离开,还有……还有两位香客来取过东西。”

“来寺中斋戒久住的香客会卸下马车停放在西边大棚里,马儿留在马厩喂养,日来日走的香客则会将马车停放在外由小僧们喂养看守,小僧记得日是一位杨施主带小厮来过,还有一位何姓施主也来过。”

慧谨神色一振,“是的,小僧未曾记错,因日杨施主说自己丢东西,小僧还和他的小厮在棚中搜寻过,那位何姓施主则是来取马车里遗留的包袱,来取便走,前后不过几息功夫。”

戚浔心底疑窦骤生,“怎丢东西?日是何情形,烦请您说细一些。”

“他们卸下马车停放好之后便未曾管,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香客们将马车之内的东西全部带进寺内,此处虽是有人看守,可因大棚不上锁,若有人进出取什么,我们也是不阻拦的,日,小厮说杨施主在马车内遗留一卷抄写好的经文不见。”

慧谨指西的大棚,“于是小僧便和小厮去找,想是不是日卸马车之时掉在棚内何处,找半盏茶的功夫未曾找到,杨施主便说算,说可能是他记错,那经文留在家中也不一定。”

“时杨松站在何处?”

慧谨指眼前的马厩马槽,“就站在外,他还怀疑是日取东西走在路上遗失,还在外的马厩之中搜寻过,却也未见到。”

戚浔看向不远处的马厩,马厩内马槽几排,又堆放不少草料,若有人在期间穿行,不容易令人看清动,“时外无人?那您也不知他在外搜查之时做过什么?”

慧谨点头,“是,小僧只记得他去马厩里走动过,具搜何地,小僧并未细看。”

半盏茶的功夫,足够一个人在马车上做手脚,可杨松会是做手脚之人吗?车軎和车毂松脱,这需要懂行之人才能做的不留痕迹,若太过明显被人发现,就失去意义。

戚浔又在马厩和大棚之间来回探看片刻,将地形记清后便与慧谨告辞,返回禅房的路上,戚浔问慧灵,“慧灵师父,李家既然每个月来上香,你们应对李家一家四十分熟悉才是?”

“还算熟悉,李夫人每逢佛诞也会来小住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