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是不会在潜伏下去,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提前行动才是更有可能的事。
而女阴派孟极巫去调查后,也轻易的发现了那个势力的问题,那本来是个游居部落,何谓游居部落,简单来说,就是一生住所都在游移不定的种族。
这种种族规模都算不上特别大,因为太大不方便迁徙,但每个个体的实力都比较强,同时也不会排斥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外族人加入,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短暂的停留修整,贩卖在另一个地方不值钱、在这个地方却可能会很珍贵的东西筹集资金,然后部落里头的采诗官会走出,丈量着周围的土地环境,将与别的地方有所差异的风土人情编成一曲曲诗歌,作为自己来过的痕迹。
采诗官,原本应该叫作采诗人,她们巡游各地采集诗歌,并不隶属于谁,但没有那个势力会不欢迎这样的游居种族,她们带来的诗歌能帮助他们更加了解外界,且将一些民俗风情、政治得失给简化成诗歌。
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歌谣是她们少有的娱乐,也因为方便记忆,方便传播,很容易就让普通人记住而不遗忘,并随着歌谣中的场景道理去干活。
所以采诗人后来成了采诗官,一是其中确实有很多势力的官员混入其中,二是这种游居人每赶到一个地方需要补给或是短暂停留时,会更想去接触陌生的人而不是宿在野外,但住宿,是需要钱的。
通常这时候,他们就会将自己采集的诗歌作为交换,亦或者是帮助那个势力将颁布的一些需要给普通人看的政令给编成通俗易懂的诗歌便于民众理解,以此来获得自己停留的资格和下次远行的‘工资’。
而一个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看作艺术家和记者的游居部落,竟然在一个地方停留了这么长久的时间,那显然是不正常的。
甚至在这期间,她们创造的诗歌也越来越少,灵感缺失这很正常,但为了找寻新的灵感,她们才更应该离开才是,却还停留那显然就很不正常了。
女阴的推测并非无的放矢,鰕姑自没有理由不信,而且她们连巫咸国遗址的消息都没有瞒着他们,他们就更没道理不信了。
鰕姑国小家小户习惯了精打细算,,而恶鬼的谋划不是一朝一夕,如果是以往,鰕姑面对这种情况估计就该考虑迁徙了,毕竟他们又不渴求什么巫咸国遗址,只求自保,这种情况下,先搬走,等它们得到想要的搬回来就是了。
他们看到敌人的第一反应向来都是衡量对方的实力以及己方会出现的损失是不是他们自己能承担得起的。
而女阴明显要霸气得多,面对这种情况就只会剩下一个选择——干!
这本是因他们而起,没道理他们退去的原因,虽然国师很清楚,女阴会这么主动,或许还有对巫咸国遗址的窥觎和对恶鬼的仇恨,不会真如她们表面上所言的那样完全是为了他们,可这其中必然也有因为他们的原因。
这就足够了。
本来也不可能会有人全心全意去帮助一个刚认回来的族人,那太假了,除了底层的子民,没有人会信的。
有了鱼妇,鰕姑也并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节衣缩食的节省自己的力量,这才拉扯出了这样一只军队。
不过女阴不放心,还是派了包括女锤在内的一些图腾战士和一些已经勉强算是学有所成气血旺盛的武人,针对恶鬼,除了巫专门研究出的巫术以外,便只有气血旺盛的人才会有用。
在这方面,女阴和鰕姑都算不上缺乏,毕竟都不是普通人,没有谁会气血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