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921这下发大了!(2 / 2)

「这特麽以前是谁的宅子?!」唐植桐内心非常好奇,不过他很快就有了答案。

刚才在探测的时候唐植桐发现两处地方有异样,一处在有正方形石洞的那堵墙后面,一处在地窖下面。

两处看起来毫无异样,但在唐植桐外挂下无所遁形。

石墙很厚,放一般人身上,起码得把整堵墙砸出一个豁口才能去到后面的暗室,但唐植桐外挂傍身,取暗室的东西犹如探囊取物,轻而易举。

一个念头,不仅将里面所有东西都薅入空间,还对里面的东西进行了鉴别丶分析。

一小箱子金锭,两大箱子银锭,还有一箱子绫罗绸缎和地契。

虽然地窖的防水做得好,但氧气并没有完全隔绝,不仅箱子已经腐朽,绫罗绸缎也破败不堪,这些玩意烧火都嫌费柴。

唐植桐抽出地契借着灯光仔细看,落款时间是崇祯十年。

当然,这并无法断定崇祯十年是地窖的建成时间,但可以肯定这批财宝被砌入地窖的时间在崇祯十年以后。

这些金银地契不是笔小数目,可这麽多年并没有人来取,再联系石洞上面撬动的痕迹,唐植桐觉得大概是闯王打入四九城后,士兵和这家人玩了两把九族消消乐,只取走了地窖和石洞里的金银细软。

「啧啧,还真是会迷惑人啊!要不是有外挂,我可能也不会发现。」唐植桐再看看砌成的石墙,四周浑然一体,青石颜色都一样,根本不会有人能想到这里还会有暗室。

不过仔细观察,能看出这堵石墙是后砌的,因为上下左右并没有嵌入到石墙中去,只不过一般人不会留意这一点。

把地契收进空间,唐植桐才薅出金锭丶银锭把玩。

金锭很大,一块大概得有三斤半。

唐植桐狂喜,这下发大了!

这要是放在金价飙升的年头,光凭这些金锭,自己也能轻而易举的财富自由吧?

可有一个问题又摆在唐植桐面前,该怎麽花呢?

左手诺基亚,右手摩托罗拉?

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

贫穷限制了唐植桐的想像,面对如此大的一笔财富,一时拿不定主意如何处理。

此时,唐植桐的道德底线无限趋近于零。

上交是不可能上交的,这些都是崇祯的好臣子搜刮的民脂民膏,说不准这里面就有自己老祖宗的一小撮,自己要替老祖宗享福!

况且,上交保不齐换来的只有十块钱和一面锦旗,怎麽看都合适。

也不能告诉小王同学,依唐植桐对小王同学的了解,这事若是告诉了她,她肯定是主张上交的。

在自己家发现的东西,凭什麽要上交?而且,上交还可能带来另一个后果——自家院子再次被置换,然后此处被掘地三尺,看看还有没有其他财宝。

难道要拿出去卖了?

这玩意得算文物吧?直接卖了似乎有些不合适,唐植桐有些犯愁。

但也没有那麽不合适,因为这年头把这玩意拿银行兑换,其下场大概率都是被融了做成金砖换外汇……

金锭有点压手,唐植桐再次将其收入空间,打算暂时搁置,现在还到不了要出手的地步,先当孩子的嫁妆囤着吧。

放回是不可能放回的,不仅不放回去,唐植桐还将暗室打扫乾净,打算以后存些见不得光还必须要在时间中慢慢发酵的东西,比如酒。

处理完暗室,唐植桐又把地窖下面的小盒子薅了出来。

有外挂就是好,不用破坏表面就能轻而易举的将东西取出来。

唐植桐喜滋滋的打量着盒子,盒子年头没有多久远,外观完好,里面有十条大黄鱼,二十条小黄鱼,黄鱼带有民国时期的印戳。

将这些黄货收好,唐植桐仔细「看」了一下存放小盒子的地方。

这地方做工很糙,简单粗暴的撬开了一块石砖,然后掏出青膏泥,把盒子放进去,又把石砖铺上,连石灰浆都没抹。

可能黄货的主人也觉得这样有些太明显,所以又抹了一层水泥,遮盖石砖被撬动的痕迹。

唐植桐估摸着这批黄货放进去最少有十年了,这麽多年都没来取,难道是跑了?唐植桐打算回头问问这房子的来历。

为了防止青膏泥下陷引发石砖下沉,唐植桐用外挂将上方一部分青膏泥挪到放小盒子的地方,把空隙填满,才满意的拍拍手出了地窖。

「万同志,这宅子在化工原料公司之前,是谁的?我刚才下地窖看了一下,没少花心思。」出了地窖,唐植桐又找上了万善。

「好像是敌产,原房主在解放前逃到对岸去了。」万善擦了一把汗说道。

唐植桐点点头,甭管地窖是不是他建的,必须先进行严厉的批判:「真是奢靡无度,竟然花这麽多钱建地窖!从小见大,倒台是必然的!」

49年的时候,四九城成立了公逆产清管局,对伪军丶八旗营产丶战犯丶特务丶蓝营高级军政人员丶官僚资本家丶反动会道门的房产进行清查。

根据性质不同,房产被划分为敌产丶逆产丶伪产,敌产是最严重的,直接没收。

在没收之外,还有一种叫「代管产」,就是性质没有那麽恶劣丶却又逃跑的军政人员的房产,国家会有个公示,多久之内不回来处理,就划归国有。

这个时间一般是一年,但在风停后,就有了变动,对岸很多人都嚷嚷着要求归还祖宅。

虽然地窖造价不菲,但当下的群众都是以满足基本生存居住为要,所以估分并不高,这里面倒没有什麽暗箱操作。

跟万善聊了几句,唐植桐将自行车上的面袋子取下来,调转车头回家拿乾粮,能每天花十斤乾粮管饭的主家,并不在乎每天再多花十多斤,反正也就只管这两天的午饭。

回家的路上,唐植桐是哼着小曲儿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儿有了一大笔入帐,尤其还是逆产,花起来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当然了,唐植桐不认为这是自己没有觉悟的表现。

觉悟肯定是有的,这要是在自家地窖里发现传国玉玺,那肯定得交,金银这些充满铜臭气的阿堵物嘛,就不要脏贵人的眼了,还是自己辛苦受累,改善自家生活吧。

有了这些黄鱼,过阵子出去换粮食就更加有底气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