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小林递刀,方言三问(二合一章)
小林一雅他闻言,并未立刻接话,而是再次端起茶杯,缓缓的喝上了一口,仿佛又是在权衡措辞。
片刻后,抬眼直视方言,表情保持着一贯的温和:
「可能是我讲的还不够清楚,方先生洞察敏锐,所以您也知道津村能坐拥如此垄断地位,背后自然有其根深蒂固的支撑力量。某些政党的传统盟友关系,决定了他们对既得利益格局的维护。」
方言一怔,突然反应过来。
党派啊!
津村制药和小林制药背后还有他们国内的党派。
国情不一样方言刚才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
小林一雅,他略微停顿,意味深长地环视在场中方代表,压低了声音:
「而小林制药选择的道路不同,我们认同的是更为开放的经济理念。当前政界新气象所倡导的……是破除垄断壁垒丶鼓励良性竞争。敝社顺应这种革新方向,也致力于成为符合未来趋势的新兴力量。」
小林一雅放下茶杯,露出一个含而不露的微笑:
「简而言之,双方背后的政治风向,已不再是同一个方向了。理解这一点,我想您就能明白,为何我们敢于成为破局者。」
方言点了点头,然后看向赵锡武。
领导这会儿应该也差不多明白了。
而赵锡武他瞳孔微微收缩,指尖在桌沿无声敲击两下,仿佛在消化这层意料之外的深意。
片刻后才忽然轻笑出声,顺势夹起一筷清蒸鱼放入碗中,语气带着刻意松缓的调侃:
「原来小林先生是『革新东风』中的弄潮儿,倒是失敬了。」
说罢他又招呼众人:
「来,大家都先吃饭,一边吃一边聊嘛!」
在座的众人这才拿起筷子,今天搞到现在就喝茶了,好多人肚子都饿了。
小林一雅和日方的人也没客气。
就在他们吃着的时候,赵锡武说道:
「不过小林先生您说的『破局』……总不能靠风向吹倒津村这棵大树吧?」
他抬眼直视小林一雅,筷子尖轻点餐盘边缘:
「真要合作,您这开放理念打算往日本市场投多少真金白银?毕竟——」
他刻意拖长尾音,舀起一勺鸡汤:
「我们的中药进日本,光要通过你们审批的成本,就够买下贵社十条牙膏生产线了。」
赵锡武就是用「牙膏生产线」暗戳小林主业,试探对方对中药投入决心。
这时候王玉川教授适时将汤匙「铛」地轻磕在碗沿,说道:
「小林社长有革新魄力是好事,但医药合作最忌讳空中楼阁。」
他用热毛巾慢慢擦手,语速缓慢的说道:
「您说要破除壁垒,可津村握着全日本七八成汉方药房渠道……」
「贵社的连锁药局,如今能撕开多大缺口?」
说完他顿了顿,很不客气的直言:
「你们的渠道是硬伤!」
见小林一雅欲开口,又抬手虚按打断:「再者说……」
他拿起茶杯却不饮,缓缓转动杯子说道:
「您提到『顺应革新方向』,可若是政策东风转了向……小林制药这艘船,还经得起几番摇摆?这个风险你们背,还是我们背?」
王玉川对津村制药在日本的体量是有概念的。
津村控制日本近80%的汉方药房终端渠道,形成难以突破的销售壁垒。
小林一雅指出津村「定价权凌驾于药效之上」,王玉川深知这意味着津村可通过渠道优势压制竞争对手定价,维护暴利格局。
小林一雅刚才暗示津村背后有传统保守政党支持,政策资源深厚。
如果小林制药依赖的「革新派风向」逆转,津村就会凭藉政治根基迅速反扑,扼杀新入局者。
津村控制近80%药房渠道,意味着小林制药若无法突破终端封锁,中方产品即使进入日本,也难以触达消费者。
王玉川的尖锐提问直指小林制药渠道能力薄弱,认为对方难以对抗津村盘根错节的渠道网络。
小林一雅没有说话,看他表情正在快速思考。
王玉川对日本太了解了,这些问题都是直指要害。
这时候,王玉川见对方不说话,他又说道:
「津村制药是日本汉方药领域的超级托拉斯(Trust),垄断地位由渠道霸权丶政治庇护与行业规则三重壁垒铸就。小林先生的公司在资金丶渠道丶政策根基上均处绝对劣势,贸然合作恐使中方沦为对方政治博弈的棋子,甚至直面津村的全方位反制。」
「王教授所言极是,津村药房覆盖率确实高。」小林一雅他点头承认痛点,却突然展开公文包抽出一张东京地图,红蓝标记密布:
「但您可知道,日本药房连锁率还不足30%?」这家伙直接诶抛出了颠覆性市场数据。
王玉川教授这块儿还真不知道,就连方言都不知道。
这时候的小林一雅,指着蓝色标记说道:
「小林旗下46家直营药局已在关东试行汉方药专柜加日化引流的模式,单店月均汉方销售额提升400%。」
说完他再滑向红色标记,继续说道:
「另与154家独立药房,签了排他协议,着就已经超津村五分之一体量了,条件很简单,只要贵方产品通过审批,我们立即铺货!货架费?小林全担!」
「我们真金白银表示,这总可以了吧?」
王玉川教授没有说话,刚才他和方言可不只是担心这些。
小林一雅说道:
「至于您担心的东风转向…」
「当前主导医药品流通革新的政调会长,正是敝社最大个人股东。」
听到这里,方言他们这边几个人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见众人脸色变化,小林笑着解释:
「当然,我们更看重制度保障……「
这时候,田中适时递来文件,小林他展开后,方言看着上面写着日文《医药品公平竞争规约》修订草案。
小林解释道:
「下月国会将表决禁止渠道捆绑销售条款。」指尖划过加粗条目,「如果通过,津村30%渠道控制力将直接蒸发。」
「资金方面就更是不用担心了,审批费和保证金我们来出,若贵方仍不放心……东京港即将投产的GMP工厂,愿抵押作给你们履约担保!」
说完他昂起头来,底气十足的说道:
「渠道用新网络破局,政策借立法固化,资金以资产托底。」
「王教授还认为,小林制药背不动这风险吗?」
就在这时,小林身旁那位汉方药理研究室的田中博士轻咳一声,面带得体微笑,适时地接过话茬,似乎在为王玉川的担忧提供一个注脚:
「王教授丶赵院长丶方先生,以及诸位,容我补充一点现实情况。」他的语气带着学者特有的客观口吻:
「津村制药近期的战略重心,确实正如小林先生所言,已发生显着偏移。由于国际市场……尤其是贵方在欧美市场的卓越表现……」
说道这里田中顿了顿,然后意味深长的看向方言。
接着他又继续说道:「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使得津村被迫将大量资源和注意力转向海外防御和开拓。这导致其对本土市场的关注度和资源投入程度不可避免地有所下降。」
「您们或许知道,」田中继续说道,「就在不久前,我国与伊朗签署了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速铁路的合作协议。」
「这是新干线技术首次向海外输出,津村对此寄予厚望,将其视为开拓中东乃至全球新兴市场的重大机遇。他们几乎集中了最精锐的商务拓展团队,包括核心的汉方药技术专家和管理骨干,正紧密跟随铁路项目团队活动于伊朗及周边地区,力求将汉方药与基建项目捆绑输出,抢占先机。」
「因此,客观地说,此刻正是津村在本土市场上防御力量相对薄弱丶难以兼顾内部变局的窗口期。小林社长提出的合作计划,正是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时间节点。」
「津村的精英骨干以及部分原本用于压制国内竞争的资源和精力,目前正深陷于德黑兰的那个巨大而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之中。」
「对于像小林制药这样志在革新本土市场格局的企业而言,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机会吗?」
众人听到后也想起了前不久的新闻。(见第1087章)。
田中的话,巧妙地印证了小林的时机论,将津村的精力分散丶力量被牵制于伊朗的事实摆了出来,暗示此刻确是趁虚而入丶撬动本土壁垒的好时机。
王玉川这会儿也有些迟疑了。
他看向方言,这里面如果自己是最懂日本的人,那麽方言肯定是第二个,并且这小子的脑子是最快的。
方言看到王玉川教授的眼神,微微皱眉。
田中描绘的「窗口期」和「虚弱期」,以及小林此前的承诺,虽然很吸引人,到那时并未完全打消他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