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这会儿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关键性问题。
小林一雅这会儿也在观察王玉川和方言,现场已经传达出信息了,这方面的事儿还得这两个人的态度。
大家夹菜的间隙,方言思索片刻后,也轻轻放下了筷子,直视小林一雅,他没有纠缠于津村在伊朗的具体行动,而是单刀直入,提出了问题。
「我有三个问题,希望小林社长解惑。」
「小林社长提到贵社的最大个人股东,正是倡导医药品流通革新』的政调会长。这确实是一个强有力的背书。但是……口说无凭。」
「尤其在商业合作中。如何向我们实质性地证明这位政调会长确系贵社最大个人股东,并且其政策主张能持续有效地转化为对具体项目的支持力?」
「这需要更可靠的证明材料,而非口头宣称。」
「您提到了《医药品公平竞争规约》修订草案下月国会表决,其中的禁止渠道捆绑条款若能通过,将重创津村。这听起来非常美好。」
「但是,关键在于这个『如果』。草案目前只是草案,并未成为法律。」
「日本国会的审议过程和最终的投票结果都存在变数。万一,这个关键的条款最终未获通过,或者被大幅修改弱化了呢?」
「那我们依据其『即将通过』而制定的合作计划,其根基何在?对抗津村渠道霸权的核心武器不就失效了?我们又如何应对计划落空后津村的反扑?」
「最后,小林社长提出以即将投产的东京港GMP工厂作抵押担保,这份魄力令人印象深刻。」
方言话锋一转,带着几分审视:
「我还有几个操作层面的问题:其一,这座工厂目前是否已经具备被有效抵押的法律条件?其价值评估由谁来做?是否符合我方预期?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万一合作失败或因故中断,我们中方如何有效行使远在日本的抵押权?实际执行的成本和可行性有多高?其三,」方言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
「贵方急于在此刻提出合作,甚至不惜给出如此重的抵押承诺,是否正是看准了津村分身乏术于伊朗项目这个所谓『窗口期』?说白了,你们想迅速利用中方作为破冰的硬拳头,去打你们在国内暂时啃不动的津村堡垒,抢占其因资源外流而可能出现的市场空缺?这个战略意图,似乎过于急切了?」
方言最后一连串的问题,特别是点出小林可能是在借刀杀人丶利用中方当枪使,把这场合作潜在的地缘政治博弈丶商业风险和被利用的可能性,淋漓尽致地剖析出来。
空气瞬间再次紧绷。
小林一雅脸上的温和笑容第一次显得有些凝固。
田中博士等人也面露凝重。
王玉川教授则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对方言抓住核心风险点的敏锐表示赞同。
赵锡武的目光在方言和小林之间来回扫视,等着看小林如何化解这近乎摊牌式的逼问。
饭桌上的气氛,再次从用餐的和谐,滑入了一种紧张而微妙的僵持与博弈状态。
过了一会儿,小林一雅脸上的温和笑容变成了更为沉稳的姿态。
他放下筷子,双手交迭置于桌面,目光沉稳地扫过中方代表:
「方先生的顾虑合情合理,关于最大股东身份的证明……这个暂时我还不能给,他确实是有人代持,不过在场的人都可以作证。」
「至于国会表决,我也不否认确有变数,但执政联盟已在众议院掌握245席。草案核心条款由自民党干事长亲自推动,医药委员会七名审议员中五人属革新派系。」
「至于工厂抵押——东京港工厂已取得国土交通省竣工验讫证,三井住友银行出具的评估报告,贵方可指定第三方机构覆核。」
「若合作终止,抵押物处置权将通过中日商事仲裁委员会执行,流程完全透明。」
王玉川教授突然插话:「包括伊朗项目的窗口期?」
小林一雅颔首:
「时机确实是因素之一,但津村海外战略短期时间不会转向。更重要的是,等传统势力回防时,新渠道网络早已扎根。」
这话说完现场陷入短暂沉寂。
赵锡武忽然朗笑起身,端起茶杯环视众人:
「小林社长准备得周全啊!不过这麽大的合作,光我们几个在饭桌上可定不下来。」
他向方言使了个眼色:
「院里得开三场论证会,部里还要走流程不是?」
方言点了点头,接过话茬说道:
「确实需要系统评估。」
「这样……请贵方两周内提供渠道网络的具体运营数据,还有国会表决的进度周报。我们这边也组成专项小组做风险推演。」
小林一雅听到后,点了点头:
「理应如此!」
言罢举杯致意:
「期待贵方的专业研判。」
众人闻言,同样纷纷举杯,碰在一起。
饭局一直进行到下午两点才结束,这次没有任何参观的环节,像是这次来都专门是为小林制药谈合作的。
在门口和日方握手,等到把人送走后,他们几个站在大门口,看着车队远去。
玉川教授率先开口说道:
「赌博性质太大了,我感觉没必要冒险。」
「稳扎稳打,公司同样可以在海外挣到钱,日本就是一趟浑水。」
赵锡武院长摸了摸下巴,没有同意也没否决,而是说道:
「先研究下,这事儿我感觉不是那麽简单!」
其他众人也点了点头。
相交于玉川教授的保守,方言其实有些新想法。
他深知德黑兰铁路项目将因伊朗革命夭折,津村制药此刻将精锐投入伊朗是严重的战略失误。这不仅是「窗口期」,更是津村资源错配的历史性契机。
而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前,日本是泡沫经济前的高速增长期,国民消费力飙升。
此时打入日本市场,未来可享受经济红利,而小林制药藉助日化渠道引流汉方药的新模式,恰好能抢占中产消费升级的蓝海。
而且在预见的未来里,《广场协议》带来的日元升值,他们如果在日本持有实体资产比如抵押的GMP工厂,资产价值将被动增值。
津村垄断不仅阻塞销售渠道,更扭曲了汉方药的「中医正统」解释权,就比如定价权重于药效。
他们的药都死命卖高价。
与小林合作,看似是被人当刀子,但另外一个角度看,其实本质是在敌后战场打入楔子,让中药以「现代化制剂」身份夺回话语权。
毕竟以前方言他们是打不进去的。
老胡之前就说过这事儿,想进入根本没机会。
而且小林提出的汉方药专柜加日化产品引流的模式,实质是将中药融入日本日常生活场景,这种文化软性渗透比纯学术输出更有效。
而且工厂符合日本GMP标准,可作为技术升级跳板。
但是也不是没有风险的。
小林声称政调会长是最大股东,但方言深知日本政商关系的脆弱性。执政党自民党内派系倾轧频繁,若革新派失势派系重组,合作根基将崩塌。
GMP工厂抵押虽诱人,但跨境执行成本高昂。若合作破裂,中方需通过日本法院诉讼确权,流程可能长达数年。
小林提出「共同研发新剂型」,可能要求接触中药萃取丶配伍等核心工艺,其日化背景显示具备快速产业化能力,可能反向破解中方技术。
所以就算是要合作,也需要把这些隐患消除掉。
接下来,赵锡武院长就把今天的事儿报告上去了,看上头的想法。
上头通过各种渠道来验证这件事儿的可行性。
看赵锡武这边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否认这个事儿。
倒是对日本人比较了解的王玉川教授,他说道:
「小林一雅那些话,其实只是说了一半,他说政调会长是最大股东?我在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就见过太多这种政商联姻,自民党内竹下派丶福田派明争暗斗,今天革新派得势推法案,明天保守派反扑就能把《公平竞争规约》改成废纸!」
「1976年《独占禁止法》修订案流产可是有先例的,当年三菱商事联手革新派搞流通改革,结果保守派联合医药协会反扑,最后法案删减得面目全非!」
「诸位别忘了小林主业是什麽!46家直营药局搞'日化引流'?听着新鲜,实则是把中药当牙膏卖!等他们摸清配方工艺,转头就能用现有生产线仿制改良汉方,还美其名曰本土化!」
「日本《薬事法》把中药制剂归为'一般用医药品',只要改个剂型就能绕开专利。津村当年怎麽偷我们的六神丸改成'救心丹'的?这剧本我太熟悉了!」
「至于那154家独立药房签排他协议?,据我了解日本小药房都是看津村脸色吃饭的!津村只要把进货返点提高5%,明天这些'排他'就会变成'优先陈列',我们的货照样被塞到最底层货架!」
「1968年韩国人参公社想进日本,找的中小渠道商第二天全被津村收购!最后货在保税仓放到过期,上亿韩元打水漂。」
「我也不是完全反对合作,但要必须求将小林所有承诺转化为可验证丶可执行丶可追责的刚性条款。」
「和日本人做生意,合同里少写一个字,将来流的血能装满一药碾!」
众人点了点头,玉川教授说的也是事实。
这时候方言说道:
「我有个初步的想法,如果要合作,那必须让小林提供执政党革新派书面支持函,至少要有五十名议员联署背书法案!」
「核心工艺绝对不外流,出口半成品到日本分装。合同里加'反向工程追偿条款',仿制一款罚十亿日元!」
「首批只给三个月试销期,他们达不到承诺的铺货率,立刻终止合作并没收保证金!」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