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本位(1 / 2)

第153章 本位

「相国,如果官场上的事,都照您说的这麽记录在案的去办,那满朝文武,还不都得弄的是人人自危,不敢做事,不想当官吗?」

张汤的声音在大殿里响起。

没有功过相抵,最慌的,莫过于酷吏们。

无限期的追责制,以前办成的案子,可能随时会要了酷吏的命。

这相当于捆住了法吏的手脚,百家为他量身打造的帝国制度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想当官?」

公孙弘忍不住笑了,御座上也传出笑声,「宦海沉浮数十年来,我什麽样的人都见过,就是没有见过不想当官的人。」

「相国不见河南牧民卜式?」张汤据实反驳道。

在河南郡中,有牧民卜式,卜家殷实,卜式为嫡为长,但他却将家族田宅财产悉数留给将成年的弟弟,自己取了一百多头羊入山放牧,十几年之后羊群竟翻了十倍,而卜家却在其弟经营下败落了,卜式又多次把牧羊所获周济弟弟和族人。

马邑之谋失败后,汉匈大战正式爆发,卜式屡屡向朝廷表达心愿,希望能够捐献一半家产,为边军尽一点绵力。

陛下侵削臣民的操作很多,臣民的反抗也不少,但像卜式这种主动捐赠的,却很稀奇,然后派遣使臣去问卜式,是有所求,或有冤申诉,卜式答曰:皆无。

「卜式之愿,我大汉朝早灭匈奴,有力者出力,有钱者出钱,在相国心中,这样的人,是什麽人?」

「以违背人之常情的举动暗藏祸心的德之贼。」公孙弘笑着答道。

帝国被陛下的战争丶开拓与灾荒拖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在钱粮无法突然增长的前提下,天子和平民能想到的渡过难关的办法一样,要麽是借钱,要麽是捐赠,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会动手去抢。

陛下能干出白金三品丶白鹿币的事,就已经试过「借钱」丶「捐赠」了,寄希望有人能主动急朝廷之困,担朝廷之忧,贡献出钱粮来缓解国库空虚,这些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平日养尊处优的王侯,以及在承平时代赚得盆满钵满的巨商大贾。

但这些人,却默契地选择了沉默,而在这浑水中,卜式,一跃而起。

孝顺丶成熟丶谦逊丶恭敬丶节俭丶高才……公孙弘从此人身上看到了儒家德之贼的影子。

孝敬老母,伺候叔父,团结兄弟,长袖善舞,交友显贵,总是面对微笑地解决所有事情。

公孙弘之所以这麽肯定,是他当初也是这麽做的,换言之,大汉丞相看到了「同类」。

圣贤无我,先公后私。

假的。

张汤愣了愣,勉强理解了德之贼的意思,顿时不满道:「相国不能以自己的德性去揣测他人,那样的人,说不想做官就是不想做官。」

「御史大夫不妨一试?」

「如何试?」

「请上君下诏,令卜式代汝为司空,如何?」公孙弘笑容不减道。

虽是同类,但那卜式比他有野心,也比他有耐心,瞧不上一般官职,但如果是公卿大夫之位,想必就够了。

「这……」张汤迟疑了。

公孙弘给出了选择,「御史大夫是不相信牧人卜式,或是不相信有人不想做官?」

张汤无言以对。

「御史大夫,在这人世间,极善和极恶的人都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人是裹挟在中间,每一呼吸都在摇摆的普罗大众。」

公孙弘侧着身,既是在对张汤说,也是在对御座说,「治国要用法家制度,越好的法家制度,越能把往恶摇摆的百姓越多地争取到善的一面,直至达到『人治』,但对『治人』者,要有一把剑时刻悬在他们头顶,这样才能让他们不敢轻易往恶的一面去走。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八十年的人生岁月里,公孙弘始终相信人世间善的力量,但不会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权力,从诞生之日,就是世人锲而不舍丶持之以恒的追求。

官员选拔制度,要麽不改,要改,就大改。

如果有人觉得改制后的官员不能做了,丞相府很乐意接受辞呈。

哪怕这人是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张汤。

张汤一激灵,朝着御座一拜,「上君,臣之所奏,尚有不足之处,臣请暂缓施行,予以弥补。」

他是斗不过老而不死的丞相了,准备下去沉淀沉淀,集百家之智再来斗。

刘据有几分难绷,有公孙弘在,张汤根本立不起来,笑道:「准。」

张汤近乎是逃出的宣室殿。

「看来丞相府中的争鸣,是有效果了。」刘据望着公孙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