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 · 第一百一十七章(1 / 2)

第117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跟着刑部复核的官牒一起来到河清县的还有四个解差,杜悯带着四名解差走进大牢,“卢湛,押送你上路的官差来了,流放五千里,前往西域守边疆。”

卢湛在大牢里关押了两个月,头发白了一半,人也消瘦了许多。他没看杜悯,牢门打开,他径直走向四名解差,等着他们给他上木枷。

木枷铐上,卢湛跟着解差走出大牢,走出大牢的那一瞬,他被耀眼的光刺得睁不开眼,耳朵先眼睛一步察觉到周围密密麻麻的目光。

“杜大人,您若没有吩咐,我们这就动身了。”解差说。

杜悯颔首,他看向县衙外指指点点的看客,说:“我送你们前往河阳桥渡口。”

解差押着卢湛走在前,杜悯落在后面,从县衙到河阳桥渡口,一路接受看客的围观。他在人群里看到卢氏的人,也有王氏、张氏等当地豪绅,他们隐在人群后面,甚至不敢走上前,看向他的目光只剩忌惮,再无恨意。

行至河阳桥,由于黄河还没进入枯水期,浮桥还未重建,目前过河的载具是五艘系着绳索的运粮船,由沙城兵将负责在两岸收放绳索。

吴镇将被贬为副将,沙城又来了一位新的镇将,姓齐,他远远看到押送前南城镇将的队伍,提前上船去了对岸,避开了。

吴副将等押送犯人的解差上船了,他走到杜悯身边,“杜大人,他流放到何地?”

“西域。”

“这是真正死后不入祖坟了。”吴副将说。

杜悯笑了一声,他看向路旁堆的十来担陶制明器,问:“今日又有外县送葬队过河?”

“是,只有两队,一队来自魏州,一队来自相州,距河清县远,没听说过杜县令的威名,还敢大摇大摆带着违制的陪葬品渡河,被你们县衙的衙役拦下了。”吴副将调侃,“我昨日在对岸遇到赵县令,他庆幸地说受你影响,近些日子,河阴县的风气也好了不少。”

杜悯笑笑,他望着河面,问:“重建浮桥栈道的船只准备得如何了?”

吴副将脸上的笑没有了,“这事我不敢过问,你得问我们齐镇将。”

“他人呢?”

“看你们过来,他先去对岸了,估计是不忍心看见卢湛那个模样。”吴副将直言直语的。

杜悯在岸边等了半柱香的功夫,等不来齐镇将,他就回县衙了。

“大人。”典狱长守在胥吏院,看见杜悯回来,他赶忙小跑过去。

杜悯站住脚,“你怎么又来了?”

“大人,下官知错了,以后绝不再犯,您让我回来吧。”典狱长哈着腰小心翼翼地央求,“我家里还有个近八十岁的老母,下面有四个孩子,我兄长重病,他那一家也指望我养着,我身上担子重,手头紧,这才昧着良心收了卢家塞的钱。”

当时薛荣在公堂上悔供,是典狱长收了卢家塞的钱,偷偷摸摸带着卢家的人进大牢传递长安卢氏的口信,并利诱薛荣悔供顶罪。

“去这么久?”杜悯苦了脸,“离年关还有四个月,你们去这么久?中途不回来?洛阳离河清县又不远,只有三天的路程。”

“你二哥可能会回来,他还惦记着他的稻田,我要留在那儿专心带学徒。”孟青说。

杜悯不想说话了。

“望舟要是跟我们走,他想你了,你二哥送他回来住几天。他要是选择留在这儿,每个月你安排人送他过去,或是你二哥回来接他。”孟青跟杜黎已经商量好了,只是还没通知杜悯和望舟。

杜悯还是不吭声。

望舟拿着蛐蛐探头探脑地来到前院,他觑杜悯一眼,捧着蛐蛐递给孟青,“娘,你看,今天这个蛐蛐更好看。”

孟青点头,“比我编的还要好。”

“我三叔怎么了?生气了呀?”望舟倚在孟青腿上,他笑嘻嘻地瞅着他三叔。

杜悯斜他一眼,“你爹你娘和你舅舅要去洛阳,要把你撇给我,我们叔侄俩要守着这座空荡荡的大宅子到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