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1 / 2)

朱颜不倚东风 风士 6402 字 4天前

第二十八章

第二日清晨,杜尚若醒时窗外已透进浅浅的光线,感觉到背後的温度有一丝恍惚,韩卢竟难得还没起。

她侧过身,借着晨光细细打量他的眉眼,

她看得入神,指尖不自觉地往他眉骨处探去,刚要触到,韩卢却忽然轻轻动了动,眼睫颤了颤,似要醒了。

杜尚若慌忙收回手,赶紧转回身。

「醒了?」韩卢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还染着点慵懒,手臂轻轻搭在她腰侧,把她拉近:「天刚亮,不再睡会儿?」

杜尚若後背贴着他的胸腔,感觉房间都热了起来:「都天亮了,得赶紧回去和其他布庄的掌柜们商讨锦记的事,可不能误了时辰。」

韩卢却没挪开手,反而轻轻往她身边凑了凑,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撒娇:「昨日挑棉丶赶路,夜里又没睡好,就陪我躺多一下。」

杜尚若耳尖更热了,没敢回头,强压着心底的悸动,小声反驳:「要是夥计先起了,见我们迟迟不出房,指不定会有什麽流言蜚语。」

「那就传吧。」韩卢低笑出声,气息落在她的颈後,带着点痒意:「说我们夫妻恩爱对布庄不是更好?」她常在布庄後院和绣娘讨论花样,都不知前厅多少妇人看到他便打听他的亲事。

杜尚若的心猛地一跳,忽然想起铺子里那些回头客,大多是拖家带口的妇人,她们买布时总爱念叨「家里男人要是也这麽上心就好了。」

若是客人知道他们「夫妻同心」,或许真的会更信赖自家布庄。

想到这,她又觉得脸颊发烫,连呼吸都乱了几分:「可??可我们本就不是夫妻,这麽传,总归是假的。」

韩卢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只是抱着她合上眼,杜尚若只以为他又睡过去,便不再说了。

窗外的天光越来越亮,驿馆外传来零星的车马声,杜尚若轻轻推了推韩卢的手臂:「该起来了,再晚就赶不上回去见掌柜们了。」

韩卢轻轻蹭了蹭她的发顶,才慢慢收回手:「好,听你的。」

等出了驿馆,老夥计早已把棉花卸好,见两人出来,笑着打趣:「杜姑娘丶杜公子,今日气色可比昨日好呢!」

这话让两人同时红了耳尖,韩卢朝着老夥计笑:「路上歇得好,自然气色好。」

三人回京城不久,四位掌柜就到了铺子门口。

韩卢先让人把细棉搬进後院,杜尚若招呼夥计端上热茶,引着众人往内间坐。

刚落座,张娘子就先开了口,指尖戳着桌上摊开的锦记价目单,声音发颤:「杜姑娘,您瞧瞧这价!棉布八折丶绸缎七折,比市价低了三成!」

「我家铺子本就小,这几日客人全被他们勾走了,再这麽下去,月底连房租都交不起了。可要是跟着降价,赔本的买卖撑不了几天,不降价,客人连门都不进??」

刘老汉也叹了口气,把旱烟杆往桌边磕了磕:「锦记那价格,我们就算省了成本,也舍不得像他们那样亏本卖啊。」

各家布庄掌柜纷纷抱怨起锦记,杜尚若听着众人诉苦,等大家情绪渐渐平稳,才缓缓开口:「各位掌柜,我们不必跟着锦记打价格战,他们家底厚,耗得起,我们耗不起。倒是可以根据自家主营货品种类,推出专属优惠,既不亏成本,又能留住客人。」

韩卢这时从袖中取出拟好的纸条,铺在众人面前:「从明日起,我们五家统一挂出‘正价正料,童叟无欺’的木牌,先把我们的诚意亮出来。各家拿出一款招牌布料,凡是买一匹布,就送一小卷同色系细棉线,这一小卷棉线也不用多少钱,就当作是招待了。」

杜尚若紧跟着补充:「就像我家主打亲子布,只要客人买一匹布,就能用低价加购一条孩童发带。这发带用的是裁布剩下的边角料,绣娘闲时绣上小兔丶蝴蝶的小图案,成本几乎可以忽略,可孩子们见了却喜欢得紧。」

她顿了顿,转向攥着旱烟杆的刘老汉:「刘掌柜您的蜀锦是京城老招牌,客人多是冲着正宗二字来的。您不妨在客人挑选时,赠一小块蜀锦碎料,巴掌大就够,方便客人带回家比对自家衣裳的颜色,等确定合心意了,再回来买整块的蜀锦。这样一来,客人觉得您实在,自然更愿意来您这买。」

刘老汉听着,眼睛渐渐亮了,把旱烟杆往桌边一放:「杜姑娘这主意好!前几日有个姑娘想买蜀锦做嫁衣,却怕颜色和喜服不搭,犹豫了半天没买成。要是当时给她块碎料让她回去比,说不定这生意就成了!」

众人兴致高涨,你一言我一语,为其他四家布庄的掌柜细细琢磨,没一会儿,每家都定下了适合自家的法子,连细节都商量得明明白白。

杜尚若见大家达成共识,又道:「更重要的是,我们各家货各有特色,这些都是锦记没有的优势。锦记的布虽不差,但他们哪能像我们这样,把每样货都做得这麽细?现在赔本抢客,无非是想挤走我们这些中小布庄,日後垄断这片布市。只要我们把这些特色亮出来,客人自然知道该选谁。」

这话戳中了众人的心思,张娘子最先点头:「杜姑娘说得对!我们凭手艺和心意做生意,哪能被他们用低价挤垮!」

刘老汉也捋着胡子应和:「好!我这就回去把碎布收拾一下,明日一早就挂木牌!」

杜尚若见众人达成共识,立刻让老周取来砚台毛笔:「既然各位愿意,我们就立个字据,日後统一宣传,互不拆台。」

众人纷纷签下名字,按上指印。

第二日清晨,五家布庄同时挂出「正价正料,童叟无欺」的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