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李广,不过是顺手的事儿。
对于如今的朱佑樘来说,要想选一个让他全方面都满意的内宦很难,但是,像是李广这种明显在某方面有短板的内官,不说一抓一大把,至少也是能找到不少的。
只不过,李广毕竟是他前世用过的人,朱佑樘对他的优点和缺点都更加了解,用起来也更顺手而已。
相信经过这番警告,至少这段时间,李广还是能够耐下性子好好办事的。
打发走了李广,朱佑樘很快沉下心思,开始思索起眼见得到局面。
从他将李文祥的那份奏章抛出去开始,已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如今各方势力,总算是都做好了准备,开始出招了。
目前来看,汇总到他这里的消息一共有几条。
首先是内阁这边,对于李文祥的处置方案,是万安坚持力主的,作为风暴的正中心,万安和不少朝中大臣,来往都频繁了许多,看得出来,他似乎在谋划着名什麽。
刘吉和尹直二人,倒是还算能稳得住,尤其是刘吉这个老家伙,好似是半点不慌的样子,但从种种迹象表明,他也在为即将到来的争端,暗中做着准备。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他亲自去了两趟吏部,第一趟是去找吏部的尚书耿裕,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去探听耿裕在传奉官一事上的态度。
但第二次……朱佑樘的目光微动,移动到了东厂送来的密奏上。
没记错的话,那次刘吉去吏部,找的不是尚书耿裕,而是寻了个由头,见了左侍郎徐溥。
尽管在一起待的时间不长,也不知道谈了些什麽,但是,这种敏感的时候,刘吉去见这麽一个清流大臣,要说是公务或者巧合,未免不太可靠。
再说清流这边,此前朱佑樘的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刘健的身上,原因很简单。
不管是前世还是如今,在传奉官一事上,态度最坚决的就只有他。
这些天不断揪着这件事不放,一直接连不断上奏的言官中,也有不少,都是刘健的门生或者同乡后辈。
从利益的角度来说,刘健作为东宫如今的第一号大臣,虽然名望重地位高,但是,却仍未完成从侍从之臣,到真正的朝廷重臣的转变。
所以,他对于权力格局的洗牌,是最迫切的。
因为只有这些人倒了,才能腾出位置给他。
而且,以他的资历和身份,普通的侍郎级别,显然是满足不了他的。
他的目标,只能是那些真正的阁部大臣。
事实证明,刘健也一直都是这麽做的,但是正因如此,也才让朱佑樘险些忽略了,徐溥这个关键人物。
前世的时候,在传奉官一事上,徐溥并没有任何激进的态度,整件事情当中,他的作为也都十分低调,甚至他的门生故旧,都没怎麽参与进来。
虽然最后分润胜利果实的时候,徐溥凭藉东宫旧臣的身份掺了一脚,但光凭这个,显然不足以让人怀疑他。
可如今看来,至少在如今这个局面当中,徐溥肯定担当了一个十分关键的角色。
这也刚好解开了朱佑樘的一个疑问,那就是光凭刘健一个人,是怎麽鼓动起这麽多科道官员,折腾起这麽大的动静的。
要知道,刘健虽是帝师,在科道当中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但他毕竟只是东宫官员,尚未真正迈入最核心的权力顶层,想要闹起这麽大的风波,并非是他一人能做到的。
前世的时候,朱佑樘也有这个疑惑,但是当时,他将其归为,可能是传奉官在朝臣中的恶劣程度,超乎了自己的想像,所以迎来了如此激烈的弹劾。